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研究

2022-07-2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张鹏飞 冷玲倻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3期 本文字数:2524

  [摘           要]  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人才的多元化培育逐渐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内容。在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既是中国当前教育中的一种模式,又是培育更高水平、综合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要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以便于提升就业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协同创新;创新创业;人才培養;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064-03
   在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发展的进程中,人才培养机制与质量管理体系一直在持续地发展完善。随着高等教育逐步地从以往的精英化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布局与要求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式也越来越被高等教育机构普遍接受,不过在具体实施环节还有不少方面亟待调整。尽管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措施早已制定,但由于许多环节的内容还没有健全,以及质量管理制度缺乏体系,对协同创新不能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企业和高校权益也没有充分保障。企业与院校之间关于合作的目标和具体内容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各方的管理决策都没有科学确定,使校企合作遇到了不少阻碍,对相关企业协同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亟须进一步增强。
   一、协同创新理论分析
   (一)协同创新分析
   协同理论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是系统科学的主要分支学说,是由多学科理论研究构成的新型学科专业。协同创新是为进行国家重大创新实践活动所进行的大跨度的组织模式整合,协同创新是指利用国家意志的政策指导与制度安排,鼓励公司、高校、科研组织等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能力资源优势,整合优势互补资源,以体现各自的资源优势,并相互利用,促进高新技术应用和工业化协同进行产业创新与技术成果产业化等社会活动,是当今技术创新的新范例。协同创新发展的最大获益方将是高校、中小企业、地方政府和研究学院,体系的运行也将更加顺利。通过协同创新促进地区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不容忽视的发展前提。对我国来说,通过积极推进协同创新,推动国际数据共享,就可以针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联合攻关,从而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二)校企协同创新
   校企协同创新指高校与企业等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联合培育一批具备创新型实验能力人才。协同创新模式其实就是对合作模式教学的创新,其重点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将创新创业分为创新与创业。创新指的是打破常规思维和现有的思维模式,即在一定的思维环境下,对现有的东西加以改变或提供某种创新的思维方式、事物元素、路径等,这是事物定义化的步骤。创业指的是某个人找到某个机会并通过实际行动转变为某种具体的社会形态,并以此获取巨大经济收益,从而体现自身价值。创新需要经历创造这个过程,而创业就是创新的结果。协同创新创业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从创新创业视角入手,,并根据院校的实际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充分发挥院校与企业的共同资源,从而建立一套以学校为核心,以创新创业为目标,以学生、学校和企业为主题的校企协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企业也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人力资源,高校可以为社会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并以此达到高校、企业和学生三者的共赢。
   二、协同创新视角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现状
   在中国高等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协同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的发展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市场经济条件相对成熟的海外地区,通过这些企业和高等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对专业人才的培训效率,在很多教学模式的研究上也已取得了经验,整个教学发展模型也相对稳定。近年来,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政府部门针对校企协同的培养模式给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见解,而且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也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已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的政府部门领导、产业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的教育办学管理机制,鼓励校企合作办学规定,推动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各项任务,并制订了一整套的管理措施。对校企协同产生良性的发展作用,当前的高校对校企合作问题开展了相应的研究与探讨,不过在关于企业合作的具体目标和内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管理决策上没有科学确定。在企业与高校间的经营管理和协作上面临着一些障碍,对有关企业联合工作正常开展,也亟待进一步增强。
   三、协同创新视角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协同创新模式下的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应当贯彻科学性原则,才能真正科学、客观地体现出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特色与规律,也才能真实体现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质特点。所以,协同创新视角下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质量评估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根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实际状况,选取恰当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以保证协同创新下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质量评估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系统化原则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训与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学校必须结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全方位地体现出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状况。协同创新视角下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需要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视角去建立,每一个评价指标相互之间彼此相对独立,却又密不可分,每一个评价指标都是创新型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中不能割裂的总体,而且都应当贯彻系统化考核原则。

202207282242

相关文章:
  • 1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
  • 2 基于OBE理念的智慧对分课堂设计与实践
  • 3 基于OBE理念的车辆驾驶控制系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 4 幼师生情绪调控能力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5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下学业发展性评价研究
  • 6 信息化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在传染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
  • 7 陕西省科研经费“包干制”推进策略分析
  • 8 中文版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SCIM)的结构及信效度检验
  • 9 Matlab软件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辅助应用
  • 10 网络PBL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