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如何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育人优势助推社会共同富裕

2022-08-0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于欢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3期 本文字数:2479

  [摘           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合乎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新时代如何充分发挥育人优势推动共同富裕尽快落地,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群,高职院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高职院校为各省市、地级县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输出技能型与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的上任,发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最大作用,对缩小城乡差距以及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发挥重要作用。探析高职院校育人优势及育人举措,力求通过有效育人举措的实施,为社会共同富裕储备人才,为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做保障。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育人优势;社会共同富裕;举措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169-0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渐成熟,如何在加快高职院校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显得格外重要。新时期,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育人职能,为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持续输出技术型人才,为各行各业注入新鲜血液,利用人才拉动经济健康和稳定发展。为了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育人职能,助力社会共同富裕,高职院校还需采取有效育人举措,应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结合就业趋势进行教学,培养出具有道德素养、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并在人才培养期间使人才从内在的素质到外在的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在社会共同富裕中发挥作用
   (一)充分发挥教育职能,构建三位一体的格局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在推动社会良好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高效率地利用人才,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具备推动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功能、完善和优化就业格局功能、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此外,高职院校也肩负着统筹社会与解决就业问题的职责。高职院校以人才培养为根基、以稳定就业为保障、以服务社会为核心,构建起“人才培养—稳定就业—服务社会”的三位一体格局,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筑牢了方向。
   (二)培养高质量及足够数量的人才,解决技术问题与瓶颈
   职业院校利用培养大量合格以及卓越技术类型人才,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技能型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国家经济建设及人才强国目标实现的关键。高职院校良好开展职业教育,培养出高质量及足够数量的人才,使社会朝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为共同富裕打好基础。人才的数量是指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职业教育的教学规模;而育人的质量则体现在高职院校教学设备筹备及师资队伍整体教学能力和高职学生技术精细化水平、学生的职业素养等方面。只有数量和质量共同建设,把高职院校学生慢慢培养成为合格并且拔尖并具备工匠精神的优秀技术型人才,才能解决社会发展期间遇到的技术问题与瓶颈[1]。
   (三)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化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当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出现全新的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专业的转型和升级是高职院重要任务之一。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利于促进新动能产生和壯大,同时企业的效益也明显改善,市场中的实体经济正在稳固和有序向前发展。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大量技术型人才,完善和优化了经济结构,为产业的升级和进一步发展储备了人力资源与智力成本,把潜在的以及孤立的技术全部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及优化的能效。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利用乡村振兴发展社会经济
   乡村振兴是实现我国民族复兴这一重大任务的关键战略,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乡村产业的发展,最美乡村建设成功与否,也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的根本与基础。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时,通过校企合作培训和开发大量的现代化新型的职业农民,可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协助乡村进行科学并且合理的规划,优化和完善产业结构,充分地挖掘乡村本土资源,促进资源的产业化与品牌化。这也对生态宜居以及最美乡村建设带来积极影响,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进而促进乡村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二、发挥高职院校育人优势,助推社会共同富裕举措分析
   (一)主动地融入格局,做好职业院校角色定位
   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地融入格局中找准定位,也要保持担当,肩负社会共同富裕中的育人职责。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的共同富裕,这也是实现我国民族复兴的主要战略和社会基础。高职院校作为我国社会体系重要构成,还需充分发挥自身的育人职能,树立以高质量育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理念,从共同富裕的角度来定位办学理念、制定育人目标,根据共同富裕这一战略来谋划好高职院校的育人计划以及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相关工作。
   (二)做好课程建设工作,为就业做保障
   职业院校与培训课程的建设需把校企模块化作为发展方向,把市场的需求作为导向,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宗旨,调整培训课程占比。在高职院校中应增设一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联系的专业,这样可以确保就业的稳定性,便于实现高质量的就业[2]。
   高职院校育人职业教育期间,要把实践技能的培养作为重点,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并且紧紧地结合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面向社会和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形成和打造、开设丰富的创业教育新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逐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02208062136

相关文章:
  • 1 “双高计划”引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创
  • 2 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构建与
  • 3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4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机制研究
  • 5 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研究
  • 6 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人才的现实困境及破解策略
  • 7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智慧教务管理研究
  • 8 浅析高校教务系统建设过程及管理建议
  • 9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 10 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