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

2022-08-0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魏民 张圆圆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3期 本文字数:2496

  [摘           要]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论述了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如何拓展教学思路,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此提高自身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适应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更新需求。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178-03
   一、信息素养的界定
   信息素养概念的酝酿始于美国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率先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全新概念,并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方面素养。信息能力指各种形式发现、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1]。
   在国内各大院校教授对信息素养提出相似的观点,如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吉庆教授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信息社会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华南师范大学的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素养应包括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能够运用信息并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等三个最基本要点;黑龙江大学马海群教授认为“信息素养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在信息化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智慧(涉及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潜能、信息心理等。分析以上教授对信息素养的定义,不难发现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技能的提升,关键是具有挖掘、创新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对信息进行筛选,做出价值判断。因此,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从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技能水平,提升学生信息道德三个维度出发,探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二、培养较高水平信息素养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哲学上意识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性。顾名思义,信息意识是信息和信息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信息意识指导人们的信息实践活动,诸如信息敏感力、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及对信息的创新能力。简单地说,就是面对新事物、新问题时,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清楚采用什么方法、到什么地方去找答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就是基于原有知識经验的基础,主动发掘构建自己理解知识意义的过程[2]。因此,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根据需要去挖掘信息,学生不能思维定式,要有创新精神,发散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采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或者翻转课堂模式。其次学生要能够主动求变,拓宽信息来源的渠道,通过人、媒介(纸质、电子)、互联网。例如,利用微信App扫码微信电脑网页版二维码,就可以实现与电脑进行信息的交流,不仅仅是微信,当下技术发展很快,很多应用程序都提供了扫码登录服务,便于信息通传。也可以通过他人获取信息建立两者关联或者通过互联网进行搜索获取信息关联,即通过人和互联网的渠道。最后学生要有主动、灵活的信息获取方法,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获取,信息的检索(文献检索、关键词检索等),信息检索是查找信息的常用方法,也可以通过查阅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获取信息。
   (二)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这是一个既可以定量测量又可以定性描述的过程。作为该专业的职业教师具备信息数据挖掘、信息整合、信息传递等信息处理能力。具体为:
   1.组建信息素养课程开发小组
   现阶段信息技术知识在教育中的应用层出不穷,延伸出不同方向的信息技术课程,例如,,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课件制作等课程,但我们不能肤浅地将计算机基础课或者课件制作课与信息素养课画等号,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仔细分析教材的内容,提炼教材涉猎的信息技术,通过设计开发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任务,并辅助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学不是某一个人的教学,它应该是一个教学共同体、一个教学组织。因此,在进行信息素养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成立信息素养课程开发小组,小组成员尽情发挥头脑风暴,通过甄别,筛选出最优化的课程内容,开发适合本院校学生学情特征的校本教材,进行授课。
   2.创新完善信息素养课程内容教学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根据学生就业实际需要,设计教学内容,以模块化的形式进行。具体如下图。
   以上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信息素养教师要能及时掌握信息素养发展的最新动态,随时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将信息道德贯穿其中。
   3.创新信息素养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出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转变为以“学”为主导的教学系统设计[3],并且催生适应理论转变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型、情景式、基于项目或问题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依旧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利用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在这里重点介绍一种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

202208062136

相关文章:
  • 1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
  • 2 基于OBE理念的智慧对分课堂设计与实践
  • 3 基于OBE理念的车辆驾驶控制系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 4 幼师生情绪调控能力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5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下学业发展性评价研究
  • 6 信息化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在传染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
  • 7 陕西省科研经费“包干制”推进策略分析
  • 8 中文版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SCIM)的结构及信效度检验
  • 9 Matlab软件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辅助应用
  • 10 网络PBL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