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以融媒体为介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创新的研究

2022-08-0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马静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4期 本文字数:2621

  [摘           要]  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德法”课)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法治意识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也促进了高校各个课程的改革,因此以融媒体为介质研究“德法”课项目化教学创新,首先分析融媒体时代“德法”课项目化教学发展背景,其次提出“德法”课创新教学的重要性,最后阐述了以融媒为介质“德法”课项目化教学创新策略,为提升“德法”课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人才作贡献。
  [关    键   词]  融媒体;“德法”课;项目化教学;创新;高素质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4-0013-03
   “德法”课是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对培养高素质德法兼修人才具有推动作用[1]。因此,高校的“德法”课教育水准也直接影响高校德法兼修人才的培养效果。研究发现,目前各个高校的“德法”课程通常由思政课作基础,将德法知识与思政教学相结合,实现德法素质的培养,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效果也影响着德法教育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德法教育进一步受到重视,很多高校也专门设立了“德法”课增加德法素质培养的有效性[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融媒体也迎来了发展热潮,融媒体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渠道越来越广,在这种情况下,“德法”课教学也受到了冲击,急需进行项目化教学创新,增强“德法”课的教学效率。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媒介也发生了转变,“德法”课也由传统的线下教学逐渐转化成了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还有部分高校创建了“德法”课学习平台,在学习平台中教师与学生交互,实现“德法”课的教学。但在融媒体时代,“德法”课的发展仍然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限制,存在一定的教学问题,因此本文研究了以融媒体为介质的“德法”课项目化教学创新方式,为后续“德法”课的有效教学提供参考。
   一、融媒体时代“德法”课项目化教学发展背景
   研究发现,道德与法律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都对调节社会关系、保证社会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校教学中通常将“德法”教学相融合,实现双向全面化教学。
   在教学中,各个高校往往注重道德与法律之间的诉求关系,用法律作为道德的支撑点进行教学,在“德法”课教学推进过程中,为了增强教学效果,避免教学与逻辑之间的冲突对高校教学带来的消极影响,各个高校往往从实际出发,在“德法”课教育中添加了真实的教学案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案例分析,实现理解化教学,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随着信息化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也实现了初步融合,呈现出了融媒体格局。在融媒体格局下,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转换,用户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变,除此之外,融媒体时代也出现了许多信息化技术,改变了高校原有的教学模式。
   各个高校的学生受融媒体的影响较大,大多数高校学生都会使用融媒体来满足自身的信息获取需求。除此之外,学生还会利用新媒体软件进行互动,改变了学生原有的交互方式,经过调查发现,高校学生目前应用融媒体有几个方面:(1)在音频、视频中的应用;(2)在知识查找方面的应用,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及时获取他们需要了解的信息;(3)在社交平台交互中的应用,学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快速进行信息交互,实现信息共享,这无疑改变了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状态,为“德法”课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3]。
   目前高校“德法”课教学时一般由传授者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德法知识,培养学生德育兼修的素养,因此“德法”课教学呈双向交互状态,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在“德法”课教育发展过程中,学生的信息反馈存在很多必要的联系,在教学时必须避免外界干扰,实现高效教学。除此之外,“德法”课教育交互工作模式也包含几种,第一种是传播关系,即“德法”课教学传播者向学生传播“德法”知识,处于单向交流状态;第二种是环境关系,即学生在特定环境下进行自学,获取“德法”知识。这两种工作模式在融媒体发展状态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德法”课教育的本质可知,“德法”课教学实质上就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德法”课知识实现交互的过程,因此也算一种信息交流方式,但传统的“德法”课教育缺乏与融媒体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技术,由此在教学时难免显得格格不入,故而在融媒体发展、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德法”课项目化教学依然面临很多教学问题,经过研究可知,目前融媒体在高校“德法”课教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德法”课传授中,可以借助融媒体时代产生的新型互联网技术,将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生动化呈现,避免使用传统教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枯燥、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态化教学呈现进行思想延伸,从而更容易理解“德法”课中的复杂内容。目前大多高校都在“德法”课教育中应用了新媒体教学思想,初步提升了“德法”课的教学效果。
   第二,在“德法”课教学设备方面,传统的“德法”课教学经常利用语言表达或板书书写等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并不适用,因此各个高校引入了更先进的“德法”课教学设备,音频播放器、投影儀等,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化呈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互动交流的效率,对提升教学有效性十分有帮助[4]。
   第三,进行了教学形式转换。传统的“德法”课教学往往都是在线下由“德法”课教师向学生面对面传授,这种教学方式在融媒体发展和信息传递方式改变的背景下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各个高校也将融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形式转化方面,增设了融媒体线上教学平台,设计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系统等,对提高学生“德法”课学习效率十分有效。

202208062137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