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学生情绪劳动自我调节方法探究

2022-08-1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熊伟娥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4期 本文字数:2902

  [摘           要]  加强新时代高职学生的劳动教育,有必要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之外,增加情绪劳动第三种形式,创造性地开展情绪劳动教育。参照格兰迪情绪调节框架理论,协助高职学生掌握情绪劳动自我调节方法,主要应该引导学生有效识别情绪劳动线索,教导学生学会把握情绪劳动过程,指导学生合理认知情绪调节结果,为学生今后入职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
  [關    键   词]  高职学生;情绪劳动;自我调节;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4-0031-03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劳动教育做出指示,推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大中小学教育加强劳动教育提出政策指导性意见。随着时代发展步入后工业时代,情绪劳动作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之外的第三种类型劳动,进入劳动研究领域。情绪劳动是指通过自我情绪管控呈现出得体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并获得顾客信赖,从而产生交换价值的劳动形式。[1]高职学生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对象,在高职劳动教育中,以格兰迪情绪调节框架理论为依据,引导学生掌握情绪劳动自我调节方法,提高学生的职场情绪管控能力,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学生未来走向职场,既能帮助他们彰显组织企业的文化理念,成就其劳动尊严,又能提升劳动服务对象的正性情绪体验,提升其技能服务的经济价值,因此,,情绪劳动调节对即将进入社会从事技能服务行业的高职学生显得更为重要。
   一、引导学生有效识别情绪劳动线索
   格兰迪在霍赫希尔德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引入职场因素、个人因素、深层表演、结果变量等研究成果,按照时间顺序,将情绪调节机制分为识别情绪线索、调节情绪过程、认识情绪结果三个阶段,逐步完善,形成了受到广泛认可的情绪调节框架理论。其中,情绪线索是指有可能诱发情绪产生的各种刺激或事件。[2]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入职后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与情绪劳动是综合性的,有可能面向制造业的学生以体力劳动为主,面向传媒业的学生以脑力劳动为主,面向服务业的学生以情绪劳动为主,但是,霍赫希尔德认为,情绪劳动是横跨各行各业的,其对象除了外部顾客还包含内部顾客(如同事、上司、下属),甚至包括自己。[3]因此,引导学生全面掌握识别情绪劳动的线索十分必要。
   (一)情绪劳动的展示期望
   心理学将情绪管理分为情绪劳动与情绪工作两类,其中前者是面向职场的情绪管控,后者是面向生活的情绪调节。引导学生提升情绪劳动的效率,首要的是教导学生意识到情绪劳动的展示与个人工作成效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影响个人与客户之间的交流,还影响个人与组织之间的沟通,且这种受情绪影响的交流沟通,直接与个人的工作收益、岗位升迁等息息相关。情绪劳动的目标肯定是创造积极价值,因此,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在正面积极的心理期待下,掌握自我情绪劳动的展示方式,以确保展示符合期望。
   (二)情绪劳动的频率、时间
   情绪劳动的频率是指从业者与有工作往来的对象情绪交往的次数;情绪劳动的时间,既可以指因工作单次情绪交流的时间,又可以指工作日运用情绪处理工作的总时间。有关情绪劳动的研究表明,情绪劳动的频率时间与工作倦怠之间存在显著关系,情绪劳动频率过高、时间过长,都会引发工作期间情绪耗竭,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引发从业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引导高职学生在入职前认知情绪劳动频率、时间,对于合理管控工作期间的情绪十分重要,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实习实训期间面对工作场景,降低情绪频率、缩短情绪劳动时间,以适应入职后高频率、长时间的情绪劳动,提高学生对职场情绪劳动的认知。
   (三)情绪劳动的事件性质
   心理学上,将能够促进工作开展与个人发展的情绪劳动归为正性情绪劳动;将阻碍工作开展与个人发展的情绪劳动归为负性情绪劳动。情绪劳动的事件性质表明,其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付出即有收获有着根本不同,其虽然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但会通过给劳动服务对象带来不同性质的情绪体验,从而提升或降低劳动者的劳动服务价值。当劳动者的情绪劳动为正性情绪劳动时,劳动服务给服务对象带来积极、快乐、幸福等正性情绪体验,可以提升劳动服务价值,反之,当劳动者的情绪劳动为负性情绪劳动时,劳动服务会给服务对象带来不满、厌恶、烦躁等负性情绪体验,因而降低劳动者的劳动服务价值。由此可见,情绪劳动事件性质的分类,可以帮助高职学生高度重视情绪劳动,并在入职后开始情绪劳动前,潜意识里指导情绪劳动向正向发展,尽量避免负向情绪劳动。
   二、引导学生学会把握情绪劳动过程
   参照格兰迪情绪劳动框架理论,在情绪调节过程中,个人因素、组织因素等会影响情绪劳动的表层表演、深层表演和真实表达,从而制约从业者与顾客、周围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效果。高职劳动教育应该教导学生认知、把握、运用情绪劳动的过程,为入职后更好地运用情绪劳动推动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把握情绪劳动调节维度
   虽然有关情绪劳动维度的研究有二维、三维、四维、五维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心理学有关情绪劳动研究中较为认可的是其表层表演、深层表演和真实表达三个维度。所谓表层表演是指个体调控组织要求的外部表情,而内心的感受并不发生改变;[4]深层表演是指为了按要求进入角色,尽量去体验必须产生的情绪,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表情行为是发自内心的;[5]真实表达则指内心感受与组织要求一致,不需要主动进行调节就能真实表达内心感受且符合组织要求的情绪行为。[6]从这些界定可以认为,最符合组织要求与个人发展的首先是真实表达,其次是深层表演,最后是表层表演。相关研究表明,表层表演会导致员工失去个性,情绪疲倦甚至情绪麻木,降低工作对象对组织的认知好感、满意度;而深层表演、真实表达起到增强员工自我成就感与工作对象满意度的作用。也就是说高职劳动教育中有关情绪劳动的教育,主要应该是追求学生学会真实表达组织要求,至少是要达到深层表演的程度,极力避免学生入职后造成情绪劳动与组织企业要求不符的局面。为此,在高职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中,教师应该引入情绪劳动三个维度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向更有利于自我发展的方向发展,同时有利于维护企业形象的维度掌控自我情绪。

202208062137

相关文章:
  •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 2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3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4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 5 浅谈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 6 浅谈开展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 7 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 8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 9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探
  • 10 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探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