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陈燕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4期 本文字数:2713
[摘 要] 主要研究了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融合现状,并对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在报读专业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和实习安置中存在问题。基于此,提出了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教育模式构建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有机融合;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4-0046-03
教育部于2021年12月3日发布了《“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强调深化进校企双元育人建设,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职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教育模式,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通过实施订单式培养方案,坚持推进“产”“学”深度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一些院校基于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融合育人模式,还形成了“前店后校”、职教集团等育人模式。这类融合育人模式虽然促进了校企合作,有利于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但是就当前阶段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融合育人的成效来看,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文章对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融合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融合现状
(一)校方与企业开展实习安置合作模式
有不少院校与企业之间基于实习安置合作模式进行专业人才协同培养,企业会结合自身经营范围与岗位生产性质等要素,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和基本要求在院校中选择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然后将对应的专业班级予以冠名并安排定向顶岗实习。基于此种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在实践过程中企业只需要安排企业师傅或岗位的技术指导人员,去往院校进行岗位就业介绍和企业文化宣讲等。校方与企业开展实习安置合作模式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几乎没有对院校投入人力、资金等,只是向校方和学生提供了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而企业所提供的实习岗位大多是生产流水线岗位,对技术要求并不高且学生在岗位上学习的内容结构较单一[1]。因此,这种模式虽然看起来对应了供给需求导向,但是实际环境中校企合作的关系比较松散。
(二)校方与企业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有部分院校会与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的实施计划与方案,结合双方的育人环境与实际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各个育人环节的内容设置。企业方面还会根据合作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校展开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增强对接实际岗位的实训教学,学生完成所有考核后由企业直接安排到对应的岗位实习就业。校方与企业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两者的关系比较稳定且能够有效保障专业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尤其是订单培养在此种模式下充分发挥了其作用优势。但是由于企业通常只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岗位对学生进行培养与专业技能强化,所以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技巧存在单一性。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限制了学生实习就业岗位的选择。
(三)校方、企业与教育机构三方合作模式
校方、企业与教育机构三方合作模式相对少见,这种三方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同样是基于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进行的,并且要同时满足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相融合的结构需要。由教育机构与院校共同负责招生、生源选择、学徒选拔、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案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构建与实践课程开发设计、协同双导师团队引进专业核心课程与创新等。另外,教育机构还需要安排驻校项目负责人推动合作育人的工作落实,包括向院校指派职业规划教师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师,联合企业安排的辅导教师构建分工明确的主体团队。然后,在日常教学管理方面由院校主导,基于订单培养与学徒制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融合向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指导,营造出实习就业的教学氛围,带动学生提升个人能力水平。
二、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缺乏深度与广度
基于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融合的院校、企业和教育机构之间,由于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各个主体达成一致的系统目标,但是各个主体之间的性质、人才培养驱动机制、合作机制、人才培养内容与方式、具体目标与效果要求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实际合作与推动人才培养建设的过程中,院校与企业和教育机构之间就平台搭建、评价考核机制、人才培养教学过程设计等,非常容易产生分歧,最后导致合作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平衡,如“学校热、企业冷”等现象。从促使校企合作基于现代学徒制难以实现深度合作的原因来看,企业招工困难会影响企业對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设计。一些企业希望专业人才能够快速投入工作岗位中,而往往会针对岗位需求固定教学内容,,导致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的其他方面难以展开。
(二)招生与实习就业意愿不合
学生报读院校现代学徒制专业的原因会对实习就业的意愿存在一定的影响,而学生的实习就业意愿会对校企合作下进行学生实习安置产生直接影响[2]。据有关学者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参加基于校企合作并融入了现代学徒制以及订单培养专业的学生,其就读意愿主要有家长选择、教师推荐,大家都认为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才报读。学生在报读专业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也是导致学习过程中和实习安置中引发人才培养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学生在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学中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意愿不强烈,进而对实际教育教学方法与成效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一些接受了融合教育模式的学生,存在对实习就业的满意度不高等情况。究其原因发现,学生对实习岗位不满意是因为实际岗位与学生当初报读选择期望存在较大落差,从而导致学生的实习意愿不强,或者在接受实习之后不愿意留岗就业等。
20220806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