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师玮玮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4期 本文字数:2469
[摘 要] 国家法治建设对司法行政队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司法矫正
专业群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与工作对象决定了其心理技术实操能力必须与学生个体的人性发展相统一。心理实训
课程对于司法矫正
专业群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学科内涵,针对司法矫正专业群心理实训
课程的过程、形式和评价体系进行了建构,对心理实训课程的环境平台与实训师资提出相应的要求,有利于将司法矫正专业群学生培养成为既有心理理论和技能,又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司法行政系统的新生力量。
[关 键 词] 司法矯正;专业群;心理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4-0106-03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平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对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改革必须与时俱进。司法矫正专业群②培养的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多是监狱、戒毒所、社区矫正机构的干警或工作人员,是未来司法行政队伍的专业后备力量。基于司法矫正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工作岗位分析及心理课程特点,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为目标,探索心理实训课程的建构,有利于司法矫正专业群学生专业技能与自身成长并行,成为既有理论和技能,又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司法行政系统的新生力量。
一、心理实训课程对于司法矫正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内涵
(一)心理实训课程强化司法矫正专业群学生心理素质,成为素质过硬的“矫正人”
司法矫正专业群学生未来的工作对象是具有违规、违法行为和心理特点的人群,,是特殊的“人”。这类人群犯罪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都给出了这样或那样的解读,原因可以归纳为其生物遗传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或者两者复杂的交互影响作用。但从“人”的层面基本可以这样说,这些人或多或少地并未成功发展到具有成熟的人性的层面,因此纵横交错的如孩童般的本能与欲望成为其成人躯体无法驾驭的冲突与行为。在违法心理问卷调研中发现,大多数违法者在行为发生时存在难以自控以及不能把违法行为和制裁后果在意识中进行连接的情况,而多次坐牢的人更显示出这样的特点[1]。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些特殊的“人”在违规或违法行为中并未进行理性的自由意志选择,而自由意志的存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核心,是人类社会创新和发展的核心。
尼采说:“与怪兽搏斗的时候要谨防自己也变成怪兽。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鉴于司法矫正专业群学生未来职业的工作对象特点,需要心理实训课程帮助他们通过心理成长具备更稳定的人格功能和更成熟的情绪能力,成为心理素质过硬的“矫正人”,从而能够应对这群特殊的“人”带来的心理风险。
(二)心理实训课程助力司法矫正专业群学生人格成长,培养有血有肉、充满情感的“矫正人”
司法矫正专业群学生多享受“从政法院校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也就是说这些高职大专的学生将因为自己所学专业的对口性能够通过便捷机制入警,但入警之后司法矫正工作的专业能力和其人格力量很多时候是合二为一发挥作用的。不论是与服刑人员、矫正对象或戒毒人员的沟通、心理疏导,还是进行专业心理矫治工作,有血有肉、充满情感的人本身的作用与司法矫正工作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和社会的殷切要求,在对“大国工匠”的理解上,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偏重知识和技术,事实上,高素质却是在技能之前。知识和技能其实不能在司法矫正中直接发挥作用,而融入了知识和技能的有灵魂的“人”才是工作成功的核心。司法矫正专业群的培养目标是司法矫正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他们特殊的工作岗位性质与工作对象要求他们不是医生却需要了解医心之道,不是教师却要通晓改造之法。这样的司法矫正人,需要是有德行、有意志的,可以与自身欲望并行的理性的社会人;也需要可以共情违规违法人员,将他们引入正途的活生生的真实的人,而不能是只会使用知识和技能的工具人。
二、司法矫正专业群心理实训课程教学过程构建
心理实训课程教学目标是在“习”的过程中构建具有符合司法矫正人的精神需求的心理实训理念,使心理实训课程成为学生的自发性和创造性空间,将技能目标与素质目标嵌套合一,促进其专业人格向成熟性发展。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强化司法矫正专业群学生的专业能力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实现了从认知层面向应用层面的实践技能发展。根据司法矫正专业群相关工作过程中心理技术使用环节设置实训课程的情境或项目,有效融合社会需求、学生个性需求与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需求。如设立“与矫正对象沟通”“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评估”“心理疏导模拟”等,以类真实工作过程为情境,通过学生对已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使用,提升其岗位适应性。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训实践行为,结合自身对工作的感受,建构对岗位工作的理解,寻求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工作中自己的自发性需求,探寻心理技术的使用、技术与自身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在自身感受形成中发掘真实的自我,对自身的人性层面形成认知、反思和觉察的过程,从而形成能够应对一定心理风险的专业能力。
(二)以学生心理体验觉察为核心,提升司法矫正专业群学生的沟通与矫正能力
20220814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