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覃磊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4期 本文字数:2877
[摘 要] 高職思想政治课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三观”以及健全人格的重要课程,该课程教学水平的高低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虽然高职院校已经深刻认识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的重要性,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各种急需解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有效提升。所以,高职院校必须严格按照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创新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为高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保驾护航。主要是在深入分析“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就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关 键 词] “大思政”;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4-0142-03
高职院校构建的“大思政”体系实际上就是高职思政课中的子系统之一,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时,不但要按照教学要求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应鼓励学生将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合理应用于实践生活中。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严格按照“大思政”的要求,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高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
思政课是必修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思政课改革的主要目标。如何让理论课堂动起来,学生活起来,学生的头抬起来,眼睛亮起来,成为思政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提升了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度,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水平,,为切实培养大学生的立德树人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
各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通过校内演讲竞赛、辩论赛、编排话剧、制作微课、拍摄微电影及虚拟现实体验等形式、校外“三下乡”活动、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老区、参观现代企业、法院旁听等活动,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由枯燥变为有趣,由单调变为形式多样,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理论讲授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制度不健全,难以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资金保障困难;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即“三全育人”。这说明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依靠“大思政”建设的背景。即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依托“大思政”环境进行创新和改革。
二、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职院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必须在保证学生深入全面了解国情、了解社会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锻炼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毅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长期处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重保护下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少,对事物与客观世界的认识过于理想化,这就导致其在判断和辨别周围复杂的现实现象时经常出现偏差。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和了解各种奇闻趣事、获得各种信息,但另一方面由于大量不良网络信息的存在,也会对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造成负面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过度沉迷网络文化,欠缺对国情、民情的深入了解,严重影响了辨别是非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将大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鼓励学生在全面深刻认识社会全景的基础上,养成主动承担民族复兴责任的意识,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成效。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时应在注重学生思想与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将道德教育贯穿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在创新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职业道德教育策略,促进学生专业文化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提升,培养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总之,高职院校针对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并不是要改变社会现状,而是通过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时刻保持正确、稳定的心态。大学生作为思想敏锐的青年群体,其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难免会在就业和学业的压力下思想发生波动。所以,高职院校在开设思政课教学时应有目的地给予学生相应的疏导和调节,帮助和引导学生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在有效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校园环境,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大思政”背景下构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有效构建课外思政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应严格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的内容指示,加快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速度,通过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方式,扩大课程思政教育的覆盖范围。将提高高职院校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效果作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核心,确保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首先,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以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工匠精神、劳动教育、中国梦等内容为核心,优化和完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将思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丰富多样的课程思政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次,根据各个专业设置层次分明的课程思政内容,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管理体系,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以及教学专题培训等各个环节中,促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注入充足的活力。最后,保证思政教育内容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载体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能力大赛、青年志愿者活动、共青团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等技能竞赛活动,为高职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意识培养氛围。
2022081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