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侯贤祥 李伟帆 Alma L. Biscocho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4期 本文字数:2459
[摘 要]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已经影响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生机。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一些传统产业正在不断转型升级。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也在寻找创新模式,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互联网教学。互联网产业与教育产业的跨境融合发展,可以为教育产业带来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因此,将研究和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平台的实践创新。
[关 键 词] 互联网技术;教育产业;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4-0148-03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使教育行业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互联网技术与教育工作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但是,由于计算机是一个新兴专业,有必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形势,为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搭建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实现我国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为此,我们将分析和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实践创新。
一、“互联网+”的概念
关于“互联网+”的概念,易凌云(2017)认为“‘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手段,互联网作为技术手段可以运用到其他的传统领域中”。[1]
周雪峰,韩永飞在《“互联网+”战略、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创新投资——来自数字化企业的准自然实验》一文中认为“‘互联网+’是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2]
“互联网+”是将互联网技术和其他领域互相融合的一种形态,如互联网+医疗、互联网+金融等。但这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更好地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进行深度融合,推动技术发展,提升社会生产力。
如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也为教育行业的变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二、“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实践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教育模式不匹配
1.课堂角色分工的错位
在当前计算机教育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教育模式进行。在这种分工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参与性低,相应的学习积极性也较低。
2.重理论轻实践
一些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仍然注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尤其是操作教学不够重视。教师在授课时对知识点进行讲授,学生大多采用笔记、背诵的方式进行学习,忽视了对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以讲授理论为教学重心,辅以实践操作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起来,自学能力逐步丧失,学生被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谈不上培养应用型人才。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加强适合当前发展的计算机教育模式的研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只有找到符合时代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计算机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多既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开拓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人才。
在“互联网+”模式下,教育实践和创新应以互联网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为基础。我们应该摒弃传统教育模式,发展适应时代需要的计算机教育模式。
(二)落后的教育观念
“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教育模式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要求它必须注重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目前计算机教学模式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更不用说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一般而言,当前计算机教育模式的差异主要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没有突破传统的理论教学,也没有重视实践教学,教育观念也没有创新和改革。
1.知识体系的落后
目前,,在计算机教育中,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大多来自课本,这些知识来源准确而系统,但是一些学生在课程学习之余无法通过大量实践来消化并积累他们学到的专业知识,教学中缺少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相对而言,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无法很好地支持对新知识体系的分析和理解。
2.教学体系的落后
计算机教学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不重视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实际需求。同时,由于计算机实践教学投入少,其设备难以满足计算机实践教学的需要,导致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失败。
3.课程设置的落后
当前,我国计算机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内容更新缓慢,一些学校还在使用5年以上的教材,这与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不相匹配。另外,我国对教学内容和形式有明确的规定,教师较少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计算机课程设置往往无法根据社会的发展和专业需要进行调整,导致教学内容和学生培养与社会脱节。
4.评价体系的落后
当前,计算机教育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在目前的计算机学习评价中,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大多注重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完成的准确率,对于拓展学习很少涉及,评价模式单一,无法达到有效评价的目的。
2022081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