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洪池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4期 本文字数:2732
[摘 要] 针对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以焊接专业核心课焊接结构生产为例,探讨利用SYSWELD焊接仿真进行辅助教学,解决了焊接工艺过程难分析、生产过程难再现的问题,使教学过程更为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 键 词] SYSWELD焊接仿真;课堂学习;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4-0160-03
如何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一直是焊接专业教学努力的方向。以焊接专业核心课焊接结构生产为例,其既包含焊接应力与变形等基础知识,又涵盖了焊接结构零件的焊接加工制造工艺等方面专业性较强的综合知识。基于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焊接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教师教学必须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基于此,我们利用SYSWELD焊接仿真对焊接结构生产课程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SYSWELD焊接仿真在焊接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现有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现有专业理论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有理论知识讲授、多媒体或Flash动画展示、实物模型展示等,这些方法在新时代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比较抽象,一些学生听不懂的同时也没有及时提出疑问,课后又没有很好地学习补充的渠道,,而专业课程一般采取螺旋式编排,前期的内容没有掌握,导致后期的内容根本无从下手,最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2)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内容,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大多学生围绕着PPT课件展开,这些课件都是以实验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生往往会感到很枯燥,最后丧失学习兴趣。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这要求在互联网的新时代,需要加快推进信息化教法改革,解决好“怎么教”的问题。尤其是当前信息化教育模式正从临时性应急状态逐步走向常态化,从长远来看,信息化教学推动教育生态网络化、智能化。“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只有顺应这一时代需求,持续不断地进行课堂革命,才能走向新的境界。而仿真技术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能够很好地实现线上线下与自主学习,仿真技术在课程改革方面的价值会被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改革者认识到。
(三)焊接仿真技術用于教学中的主要优势
在5G信息化新时代背景下,技工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越来越广,他们不愿意也排斥课堂上对理论知识抽象的讲解,更倾向于自主动手实践。焊接仿真技术的引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设计方案,而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使他们敢于放手去尝试,在学习与操作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大胆地实施自己的想法,而且由于人机互动的优势,焊接仿真技术可以直接显示焊接成型效果,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断学习完善。
二、SYSWELD焊接仿真在焊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一)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技工院校主要以培养企业技能型人才为根本教学目标,基于“能力本位、项目载体、动手为主”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结构,完善教学设计。课堂主线模拟企业真实生产过程,根据职业岗位的属性要求,让焊接专业教学体系专业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第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确定职业岗位面向。第二,按照岗位能力要求,细化各个岗位的主要任务,保证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涵盖其他专业能力,比如综合分析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三,以产业生产任务为主线,课程项目化,真实任务、真实载体,贯穿于课程。第四,校企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备学生自主学习和后期充电。
(二)重构课程结构
科学设计好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后,教师应该将课程体系按职业岗位进行进一步细化和分类。应将专业能力、知识拓展能力、职业素养作为课程的总体结构。因此,将整体教学任务具体化,第一,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每一个任务步骤,让学生了解教学计划进程。第二,重构教学项目之后,当每一个小项目成果实现展示,可以提升学生的收获感和成就感。焊接加工作为一门操作应用型学科,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掌握,可以实施分层次教学,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融入焊接专业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激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打造分层互助学习小组
在重构课程结构之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进行班级学习小组分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明确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也是项目任务式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在制订教学任务载体时,一定要选择理论与实训项目契合度高、难度适中的任务,如果难度太大,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后期实训课程很难,如果难度太小,长期持续会造成学生骄傲自负的心理。
以焊接专业核心课焊接结构生产为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先根据具体教学任务,在典型焊接结构的生产工艺方案中设置一定的错误,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内部自行对工艺方案进行探索,通过焊接仿真对工艺方案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到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并记录此方案产生的后续影响,然后小组之间合作讨论,并完善方案,之后进入模拟验证,来验证之前的谈论,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的方式,实施一体化课程改革。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能够通过项目式教学模式,实现与企业生产任务的对接。学期末,教师对整个班级的教学成效进行统计,通过改革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也极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实习实训的参与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反馈良好。因此,焊接仿真在技工院校焊接加工专业势在必行。
2022081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