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贾樟柯纪实影像的美学探析

2022-08-2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郝翔翔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5期 本文字数:2511

  [摘           要]  贾樟柯的纪实电影中有着浓厚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从贾樟柯的电影中能挖掘出一些社会上存在的视而不见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看法和思考。贾樟柯电影作品的影响力在国际上越来越高,而他也为中国电影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发掘一些有价值的电影意义。
  [关    键   词]  贾樟柯电影;纪实风格;真实性;美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  J9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5-0175-03
   一、研究背景
   贾樟柯电影纪实影像美学特征,形成的背景不仅和他自身的生活背景有关,还深受外国纪实电影理论所影响,加上与传统中国文化的融合,贾樟柯形成了自己的紀实影像的完美创新。
   第六代导演的创作有着共同的美学追求,注重对人民大众生活的关注。国内对贾樟柯电影的研究主要为高校毕业生学位论文或者是硕博论文;其次是各类期刊上的评论文章;最后是互联网或者新媒体上的评论文章。本文以我国新生代导演代表人物贾樟柯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以“纪实美学”为本文的切入点,梳理贾樟柯电影纪实美学风格的形成过程,探索贾樟柯电影纪实美学风格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二、贾樟柯电影纪实影像美学特征的形成
   (一)生活背景
   电影纪实性讲究的是用摄影机去客观真实记录生活,用生活真实性表达出导演的用意,并从中探究生活中存在的意义。电影纪实影像有着很多特征,如导演应该保持自己客观观察者的形象,不要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选择一些非专业的演员;大量长镜头的出现;还可以运用其他电影专业手法,以达到其辅助电影升华的作用。所有创作者的艺术作品都会依据他的生活背景创作,当第四代导演用自己的眼睛进行观望世界和探索世界时,更是把长镜头作为一种新型名词用到电影理论和实践中去,不断进行纪实美学的完善和创新。第五代导演更加把现实主义贴近生活和电影中去,把美学意蕴和文化意象表达得更为贴切,纪实美学一直在发生着改变和进步,不断给一批批导演带来新的电影启发。
   社会生活是电影创作的来源,所以导演对于一段社会生活的体验和经历是非常珍贵的。贾樟柯的电影纪实美学的形成就来源于他自身的社会生活背景。在他成长的那个年代,中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一系列新的资源分配造成人们思想的转变,大城市发展得越来越快,而小城市和县城则发展得越来越缓慢。一些小城市的青年更是走出自己的故乡,纷纷进入大城市打拼,虽然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但生活中也存在了很多对前方道路的迷茫。
   贾樟柯自身曾经说过,年少时他不爱读书,就喜欢在街上瞎混和玩耍,因此电影《小武》就是他真实的案例,因此也结交了很多像小武一样的街头小混混。这一类底层青少年们没有追求,每天虚度光阴,除了打架和装酷耍帅、追女孩,也没有什么事情去做。在贾樟柯的访谈录中不止一次地提到,对于他的青春期他表示当时很是混乱,他依然记得那种焦虑感在他身上是如何表现的。
   随着贾樟柯自身阅历的增加,他的创作来源素材也不断增多。他表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电影作品大行其道,,但是反映民众生活和小人物生活场景的电影很少,几乎没有一部作品去真正反映这种中国民间生活。这更让贾樟柯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把属于自己的内在东西拍摄出来,他试图用电影纪实去保存原有的小人物群体的生活面貌,发现这些小人物的生活艰苦和疼痛,把握整个时代变化的脉搏。
   因此,在时代的审美追求与文化自身发展的要求下,贾樟柯完成了自我的洗礼,也把属于自我的现实主义的审美倾向表达得更为贴切生动。贾樟柯的电影用小人物去带出生活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表达出一种生活经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表达得更为生活化。
   (二)受中外电影的影响
   贾樟柯的电影纪实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会受到一些中外电影理论的影响。
   第四代导演于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这些导演在他们年轻气盛的时期没有找到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刚刚毕业“文化大革命”就发生了,在这期间,艺术受到极大的摧残,被长期压抑的民众希望得到最真实的表达。在这个时期,电影流派和作品进入国内,美学风格让世人所接受,这让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得到巨大的改变。以巴赞为代表的“长镜头”“纪实性”电影理论迅速捕获中国电影艺术家的眼球,我国电影发展正是对纪实性电影美学理论的吸收借鉴。
   而这种纪实性电影美学对第四代导演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第四代导演一直本着反思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现象,追求电影更加贴近现实,洗尽铅华。第四代导演重点关注人们的生活,把电影中的纪实美学体现在关心人们精神生活状态上。在拍摄期间,第四代导演要求演员不要太做作,按照人物自身本色出演就行,更加表达出影视剧中人物的自觉性,为的就是遵循一种纪实美学。第四代导演为了更加表现出真实性,在影视拍摄中,选取一些非职业演员进行表演,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更加感悟到真实性。
   第四代导演往往把审美理想承载在小事情和小人物上,用小人物的意识去表达电影中纪实美学的优势。有的第四代导演作品表现得很凄惨悲凉,把诗意化更加升华,不会把自身的价值取向在电影中表达,更加保护纪实性。第四代导演为“纪实”补课并不是成功的,这是因为第四代导演都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大多电影情节都是寻求浪漫的气氛,正是由于第四代导演离开纪实,让贾樟柯从中领会到,只有关注平民生活才能真正地反映出纪实性,才能让这种纪实性显得不做作、不虚假。

202208180806

相关文章:
  • 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 4 “读图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 5 让阅读真的发生
  • 6 探究小学语文构建互动课堂的策略
  • 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方略
  • 8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策略
  • 9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0 农村小学开展语文阅读的实践和推广策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