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困境与出路

2022-08-2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吴素娟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6期 本文字数:2673

  [摘           要]  隐性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极大地补充了显性教育的不足,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由于当前存在隐性教育理念尚未建立、隐性教育资源有待开发以及隐性教育机制仍需完善等问题,使隐性教育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所以,探寻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出路极其重要。
  [关    键   词]  隐性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6-0013-03
   在当前高校实际思政工作中,隐性教育没有被很好地认识,其作用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存在理念尚未建立、资源开发欠缺以及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怎样去探寻隐性教育面临的困境使其发挥自身重要的功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隐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隐性教育,顾名思义,是和显性教育相对的,但是它和显性教育又不一样,它不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开展的,不是教师直接把教授内容传递给学生的形式,而是一种把教育目的潜伏起来不被轻易发现的教育活动。
   (一)内涵
   隐性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早在我国古代就得到了认同与实践。在我国古代教育中,隐性的教育方式得到了非常多的运用,如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或者烂熟于心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都是在实践中显示出了隐性教育的特殊作用,都是对隐性教育的价值肯定。隐性教育往往指“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是不直接显露的,是隐藏的,其教育形式是側面的、间接的,常采用‘迂回’‘渗透’的教育方式[1]”。换言之,隐性教育就是全方位渗透,将教育内容融入轻松快乐、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中,运用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有效果的教育方式,最终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看来,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把教育目的潜伏起来不被轻易发现的教育活动,更加注重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二)特征
   隐性教育和传统的课堂讲授不一样,它具备自身独有的特征,这也是显性教育所没有的但却是真正需要的。
   1.教育目的的潜隐性
   潜隐性是指“将教育目的隐藏在日常生活之中,使受教育者无意识地接受教育”[2]。隐性教育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不被轻易发现,隐性教育跟传统的课堂讲授不一样,在这里,教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接下来的活动目的是什么,而是将其潜伏在学生的专业课程、校园文化生活以及其他实践活动中,如学校的校风校训、大学生的班级活动等。这样学生就会在无形中接受教学内容,并且能在自身的行为规范中运用,从而在无形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2.教育方式的渗透性
   隐性教育的渗透性主要是指在隐藏教育目的之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还不干扰其他的教学活动,从而把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由于教育目的的潜隐性,所以隐性教育并不是直接进行的,它利用的是潜移默化的方法无形熏陶,并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方式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教育,一步一步地渗透,看似不存在又处处存在,并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产生积极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时代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育载体的灵活性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讲授,隐性教育的优势在于其没有各种条件的束缚,其载体也非常多变,可以根据教育者的需求随意转变教学形式。只要掌握一定的教育资源,拥有合适的教育载体便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将教育内容融入轻松快乐、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中。它既可以以大学生的专业课为载体,也可以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载体,可以说隐性教育的载体非常丰富且灵活。所以,通过隐性教育所开展的教育形式更符合大学生的要求,也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二、当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隐性教育虽然是一种补充形式,但其功能却是无法取缔的。反观现实,当前高校普遍存在比较重视见效快的传统的课堂讲授,在理念、资源和制度等方面没有很好地彰显隐性教育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尚未建立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还没有得到建立。高校大部分思政工作者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对其没有足够的认知和理解,也没有掌握科学系统的教育方法,他们没有意识要去开展隐性教育,,因此也无法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此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时间长,见效慢,无法很快看到效果,致使部分思政工作者只关注到隐性教育的局限性而忽视其优势。因此,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以及科研的双重压力下,往往采用更加直接的理论灌输的显性教育。由此可以看出,隐性教育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思政工作者的正确认识,甚至存在着误区以及偏见。这样一来,就很难树立正确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其实践活动的指导也难以进行。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待开发
   在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实践中,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并不高。一方面专业课程中的隐性教育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殊不知,在大学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隐性教育资源,但在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部分专业课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把大学生思政工作归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只要教好自己的专业课就好,学生的思想行为与自己所授课程无关。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中的隐性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包含丰富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既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如图书馆、教学楼等,又包括学校的软件设施,如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等。但是部分高校管理者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只是一味地追求毕业率、就业率等各种指标,对学校的隐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202208180806

相关文章:
  • 1 新课程杂志2023年2期作者目录
  • 2 新课程杂志2023年1期作者目录
  • 3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与方法
  • 4 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
  • 5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法的运用
  • 6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概述
  • 7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阅读的实践策略
  • 8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方法
  • 9 论听障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策略
  • 10 小学低年级语文童话教学的优化策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