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周先飞 程鸿芳 杨会伟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6期 本文字数:2637
[摘 要] 一流
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虚拟仪器技术
课程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分析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内容体系、课程思政体系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建设。实践结果表明,建立完善的线上教学资源,利用全周期的教学模式,采用过程化综合考核,能有效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一流课程;虚拟仪器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6-0031-03
2019年以来,线上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高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信息化教学时代,如何建设优秀线上课程资源,打造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的课程开展与实践,提升线上与线下课程质量,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1-2]。本文通过建设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仪器技术课程,探索混合式课程的建设。
一、虚拟仪器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虚拟仪器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并重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组织教学,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教师板书+PPT”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单一。教师是理论教学的主体,通过课堂讲解和进行案例编程演示,掌握labVIEW软件设计和虚拟仪器项目开发流程,演示操作存在看得懂但动手操作不会的缺点,学生一段时间后缺乏继续钻研的动力,难以完成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陈旧性
教学内容中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以理解,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的应用之间存在差距,实验课程中的内容按部就班,学生的创新性不能得到发挥。
(三)缺乏课程思政内容
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非常机械的,没有经过设计,是十分单薄的。
鑒于这种情况,对课程内容、课程思政、课程策略和评价考核方式进行重新梳理,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升级现有的教学手段,对课程内容按照项目式重新构建,建立线上资源库,采用全过程学习与考核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与满意度。
二、虚拟仪器技术课程的建设逻辑
(一)课程内容体系建设
按照图1所示,通过专业、课程、知识点三个层次来对虚拟仪器技术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设计,从国家的职业标准、技术标准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虚拟仪器应用作为专业的一个核心方向,培养能在工业生产企业的设备管理岗位从事计算机测控工作和IT企业从事软件测试和硬件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虚拟仪器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学习利用labVIEW软件和模块化的硬件进行数据的采集、显示和处理方法。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利用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图形化编程语言的语法特点、变量类型、运算方法和输入输出思想,可以在该软件下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快速搭建应用程序框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的模式来进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的制定,并完善课程资源。
在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课程中,学生线上的自主学习要到达到20%~50%[3],教师要设计好这些教学资源并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学生参与学习后,所有的统计分析工作线上平台都可以完成。
本课程的线下课程以实训课程为主,实验分为验证实验和与硬件相结合的数据采集与控制实验两种类型,线下实验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编程思维能力,将线上学习的专业理论内容和实操内容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
(二)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课程思政内容建设是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中重要的一个内容。“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思想与眼界,不拘泥于专业课程本身,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4]。
在虚拟仪器技术课程教学中边实践边总结,立足学科的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积极撰写本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做好本课程课程思政全局设计。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通过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在虚拟仪器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思想和职业素养,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三)课程教学策略建设
依据虚拟仪器技术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导入教学,理论讲授、实验实训与小组讨论,完成教学内容。
在虚拟仪器技术课程中借鉴BOPPPS先进理念,BOPPPS教学模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学习认知规律,将教学方案设计过程按照学习者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分为六个环节:B课堂引入(Bridge-in)、O教学目标 (Objective)、P课前测试(Pre-assessment)、P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P课后测试(Post-assessment)、S课堂总结(Summary),六个教学环节连贯起来就能够构成一个有效、完整的课堂教学框架模型[5]。将BOPPPS教学模式引入虚拟仪器技术课程教学建设之中,并对其进行升级。将前测、后测部分放在线上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将教学过程从有限的课堂教学延伸到线上与线下的整个教学时间,并结合线上教学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力,对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进行实时的更新优化,实现教学全过程的闭环提升。
2022081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