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课程思政教育与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的融合分析

2022-08-2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宋二玮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6期 本文字数:2941

  [摘           要]  高职土建专业学生既要具备夯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同时又要具有积极的价值观与高尚的职业道德。所以,高职院校和教师应推进课程思政教育与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的融合,不断探究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意义,融合建筑材料与检测实践教学,借助转变以往课程教育观念,创新专业教育模式;树立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深挖专业课程德育基因,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等方式,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提高专业课程思政工作实际效果。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教育;高职院校;建筑材料与检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6-0043-03
   近些年,国家层面高度关注和重视高等院校思政工作的开展,且明确指出必须把立德树人置于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地位,,在育人全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工作,充分体现出课堂教学所具备的主渠道作用。同时,思政理论课应始终坚定在改进中不断加强,且其他课程亦要坚守自身责任,促进各类课程和思政理论课实现同向同行,产生协同育人效能。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高职院校在职教师必须明确树立育人意识,承担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时代重任,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蕴藏的思政基因和德育基因,把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建设全新的育人格局[1]。建筑材料与检测作为面向新生群体设置的基础性专业课程,是高职土建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知识、技能与思政素质的重要教育任务,在学生日后专业课学习及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在学生入学初期,教师便要给予学生积极的价值引领,现如今,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深化两者融合发展,实现互相补充,是高职专业课教师亟待探索与解决的新课题。
   一、课程思政教育与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的融合意义
   首先,课程思政教育蕴藏的教育元素,真正丰富与创新了教师培养学生价值观的载体。高职课程思政教育有多样性特点,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导向性和实践体验性层面,课程思政是学生群体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诚然,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培育,需要依托丰富的教育载体、素材和内容。而高职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有机整合,需要通过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发掘,并将其精炼成文化自信、道德行为准则、家国大义和科学精神等各教育基因,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影响与熏陶,并把这些基因真正内化成个体思想品质,切实外化成个体道德行为。以国内建筑大师茅以升及詹天佑的真实人生经历为例,教师能够获取诸多贴近学生群体专业背景及工作学习实况的培养其工匠精神的教育案例,使其从中领悟工匠精神与智慧。同时,还可以通过经典的工程案例,包括“火神山”和北京大兴机场建设等,教师可以从中挖掘思政资源,探索奉献祖国与开拓创新等优秀内容,从而让其真正成为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先天载体。其次,高职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渗透,切实延伸了培养学生价值观念的渠道和途径[2]。诚然,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是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理论和实践实训教学有机整合的过程。教师在课堂理论传授中,以科学精神为依托,解读各类专业工程话语、分析经典工程案例与讲解闪光典故,在传播专业知识过程当中实现价值引领。而在实践教育中,通过技能大赛、实训以及实验等过程,以职业素养为着眼点深挖思政基因,使学生在不断训练与实操过程中感悟与认知,加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及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质疑,完善建设学生的群体价值观体系。
   二、课程思政教育与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的融合目标及任务
   (一)课程思政教育与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的融合目标
   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教育。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和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应促进职业岗位和德育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并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置于高职育人工作的关键地位,把加强和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培育学生的职业素质渗透到专业课程中。专业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专业课堂的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落实全方位及全过程育人,促使课程思政教育可以深入学生内心。另一方面推动学生群体明确积极的价值取向。教育是塑造学生精神面貌、思想品行以及专业知识的长期系统性工程,而高职教育则是培养和加强学生技能,使学生成长为创新型技能人才的主要路径。专业教师在实际教育工作当中,应将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落实知识传播及价值引领的充分融合,构建立体化课程思政教育模式。除此之外,培养高职学生养成治学严谨以及实事求是的积极态度。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作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整合的专业课程,在专业实践教育过程中,加强学生尊重科学与规范操作的态度和意识,培养其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而课程教育目标是把学生群体培育成掌握丰富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实操能力、良好合作精神以及求实创新的应用型人才[3]。
   (二)课程思政教育与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的融合任务
   首先,建构课程思政教育大纲。精炼核心价值体系与民族文化体系的优秀基因,融合正直与诚实、守信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把这些内容和以往的专业课程教育内容深度整合,进而实现术道融合的理想化教育目标。与此同时,以思政教育内容的易接受程度为导向,由简至繁、由具象化到抽象化、由浅至深合理地设定课程思政教育途径,将其定格于专业教育大纲中。其次,调整和完善课堂教学原有的评价体系。转变以往單向度的学习成效评估与课程教学评价,在重视专业教学的基础上,真正向社会责任意识、职业岗位胜任力和人文素质等层次持续外延,深挖专业课程当中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知识内容,在课程评价机制当中设定人文内涵评估指标,精益化教育共走的指导以及对学生群体学习效果的评测。再次,深化教育信息化发展程度。由教师提出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模型,联动软件研发第三方主体,落实专业优质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及运用。同时,引导学生群体借助手机App以及互联网等各信息门户,检索并自学有关知识,强化学生群体以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最后,推动思政教育实现现代化转型。将以文化育人视作核心目标,以课程思政教育观念为引导,以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为依托体现育人功能,落实专业知识讲解和道德品行培养的双重效果,进而促进高职思政教育切实打破以往单向度灌输的陈旧教育模式,生成更具科学性、丰富性以及多维度的新教育体系,落实传统高职思政教育模式的升级转型。

202208180806

相关文章:
  • 1 “双高计划”引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创
  • 2 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构建与
  • 3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4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机制研究
  • 5 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研究
  • 6 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人才的现实困境及破解策略
  • 7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智慧教务管理研究
  • 8 浅析高校教务系统建设过程及管理建议
  • 9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 10 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