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晶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6期 本文字数:2586
[摘 要] 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应该重视创新性。创新人才是互联网时代的刚需,创新人才有其培养路径。介绍了“内驱教育+咨询教育+未来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使用“空白专业+专业技能+校企交叉”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高职院校培养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关 键 词] 创新人才;咨询教育;空白专业;校企交叉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6-0166-03
创新是互联网时代的基调,创新人才是互联网时代的刚需。进入互联网时代,每个人、每个机构所面临的复杂性、变化性、快速性已经远远超越工业时代,任何既定的岗位、行业、领域随时面临被冲击甚至垮掉的風险,针对不确定性的问题变化开展全面创新已经成为必需。
一、高职院校的教育现状离创新教育还有较大距离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我国职业院校(以L校学情为例)的教育状况依旧和“培养人才的摇篮”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知识基础薄弱,专业教学有难度
高职院校的生源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在高考中败落下来的学生,高考分数较低,期望能在这里学习一门技术,毕业以后能够有一份安定的工作。第二种则是通过国家的扩招政策进来,这些学生没有经过正规的中学学习,甚至没有参加过高考;或已经在社会上工作了一段时间;或刚刚退伍,希望能够来这里提升一下自己的技能,以后找一个好点的工作。这两种学生其实都奔着一个目标——学技术而来。
我国的高职院校全部使用国家统一教材,从基础课到专业课都有一套完整的设置。这些课程都是按照大学生的水平循序渐进来安排的,尤其是专业理论方面的知识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接着往上学。而我们的学生有的从初中、高中,甚至小学开始基础就没有打好,上了中学之后只学到了很少的知识,甚至有的科目一无所知。学生的水平和教材的高度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造成教师努力授课而学生却听不懂课程,基础课程学不懂直接影响了后面的专业课和实操课的教授。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很难学到真正的“技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想把学生培养成专业技能型人才就很困难了,创新型人才就更难了。
(二)学生自身的一些问题造成了学习上的干扰,学校的心理辅导需加强
创新型人才除了要求学生在学科方面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也要求其他方面的素质要过硬。如抗打击能力、不屈不挠的毅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事情能力、从一而终的品质等。
我们的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近1~3年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上有情绪,或者行为上有所出格,“父母从小对他们不闻不问”这个因素占大多数。除此以外,还有“父母只关心学习”“和父母关系不好”“交友不慎”“经常生病”“不爱听某个老师讲课”“和同学闹矛盾”“和某个老师闹矛盾”等,有很多原因。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处理好这些问题,导致有了如今的这个局面。这些看起来和学习没有太大的关系,却无时无刻左右他们的情绪和行为的因素,大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我国已于2017年开始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而且扶持政策越来越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可见,国家对大学生的心理建设已经非常重视,并开始积极引导。
然而目前专职辅导员的工作量较大,不仅要照顾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传达各种学习、生活方面的信息,做好班级管理,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说是分身无术。授课教师虽然在考教师资格证时都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但并不是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且缺少心理辅导的经验。另外,还要在备课、上课、教研等日常教学工作上下功夫,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建设。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虽然开放,但是真正愿意来做咨询,且长期接受辅导的学生较少。因此,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并没有真正建设,并有效地和教学结合起来。
(三)职业院校的创新教育并没有被真正重视起来
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就业,所以职业院校应侧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职场上获得更好的发展。职业院校的功能被定义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这是没有错的,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其创新性。任何一个行业和技术都需要创新,总是走别人的老路,照搬别人的模式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现在社会上紧缺的人才已经不是专业型人才,而是创新型人才、全能型人才。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某一种技术,那么很难保证他几年内不会被淘汰。因为互联网社会的变化性太快,很多行业一夜之间就会消失,被新的模式取代。如果我们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学生将来很难面对和适应未来的世界。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想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要对症下药,切实地解决以下三个痛点。
(一)转变教学授课模型——内驱教育
教育的主要阵地还是在课堂上。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内让学生学到他们需要的知识,这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去下功夫钻研的内容。传统的课堂我们都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的模式是一种教师为中心,对学生无区别化的教育。也就是说,这堂课讲什么是由教师说了算。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学计划,划分出重难点,然后备课、上课,这一种模式其实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0220828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