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双轨制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研究

2022-09-1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崔冰 侯学博 王薇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539

  [摘           要]  高校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是高校专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如何更好地完成该使命是每个高校专业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的问题。在梳理了课程思政的发展过程、分析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现状之后,提出了基于双轨制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的总体设计,最后以基础会计(双语)课程为例进行了基于双轨制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的具体设计,以期对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双轨制;基础会计(双语)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04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自此,课程思政实现了面向全国高校的全面铺开。作为专业课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加强课程思政的实践创新研究,真正实现全课程育人格局,将教书和育人的功能统一起来。
   一、引言
   我国的课程思政建设始于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试点探索于上海的2005、2010和2014三个阶段课程改革[2],在高校全面铺开于2016年[1],全面推进于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3]。十几年的发展历程,面向大中小学的我国的课程思政完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布局,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高校身负重大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既要培养人才又要进行科学研究,既要传承文化又要开拓创新,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注重国际交流合作,但重中之重是在坚持党领导高校的基础上,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参与,与专业教育充分协同融合。
   各类课程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但是长久以来我们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忽视了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上的功能和潜能,不仅削弱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還造成专业课程中很多天然的思政教育元素的浪费。可见,高校如何开展针对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师如何采用更多样化和有效的手段进行课程思政,进而统一专业知识传承和思政价值引领、将学科和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是落实大学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求。
   二、我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针对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的研究已然成为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的热点和重点领域,各地区、各部门和各高校都陆续采取推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推选课程思政优秀课堂等方式促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发展,效果十分显著。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运用人-机-环理论[4]从人员、教学过程和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人员问题
   1.师资水平和发展
   当前高校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较弱、育人能力欠缺等导致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不高,影响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某些教师专注专业教研和科研,认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师无密切关系,思政教育意识薄弱;某些教师认为专业课原本就有教学难度大和内容多的特点,在有限的课时和精力限制下开展课程思政难度太大,对课程思政产生了畏难情绪;某些教师在立德树人方面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研究和足够的知识储备,缺乏育人能力,思政素养有待提高。
   2.学生认知和成长
   大学生普遍过分关注就业和升学等现实问题,仅仅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取和各类考试涉及内容的学习,即便是思政课程的学习也存在应试为主、理解浮于表面等现象,对课程思政元素认知程度不够。另外,对课程思政的各种教学形式缺乏主动参与意识,普遍存在被动接受和态度淡漠的情况。
   (二)教学过程问题
   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各个环节都存在诸多问题。课程设计方面,思政教学目标缺乏或不明确;课程内容方面,不能合理规划思政内容的分布和与专业内容的融合,教材中缺少课程思政内容;教学实施过程方面,存在思政教学手段单一、思政内容插入生硬等问题,导致各种促进措施的效果无法落到实处[5]。
   (三)教学环境问题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时难以找到紧跟社会发展和学生思想、学业进度的切入点,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难以产生共鸣,无法营造浓厚的思政学习氛围,课堂枯燥无趣,无法形成班级、专业思政文化,最终导致无法形成优良的课程思政班风和学风。
   鉴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双轨制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设计,既便于教师学习和掌握,又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等,保证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和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
   三、基于双轨制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总体设计
   (一)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原则
   1.宏观原则
   从宏观层面而言,课程思政的展开要充分考虑该课程的授课时机、学生学业阶段和当前状态、课程整体定位等,做到这些方面与思政教学的自然衔接。授课时机指的是与授课的时间相关,是否与重要会议、文件、纪念日、社会事件等时间相近。学生学业阶段和当前状态指的是学生所处的年级、是否面临重要的任务和选择、是否处于某些特殊的人生阶段、上课时呈现何种精神状态等。课程的整体定位指的是该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课时安排、能力目标和课程性质等。

202209082244

相关文章:
  • 1 新课程杂志2023年2期作者目录
  • 2 新课程杂志2023年1期作者目录
  • 3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与方法
  • 4 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
  • 5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法的运用
  • 6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概述
  • 7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阅读的实践策略
  • 8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方法
  • 9 论听障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策略
  • 10 小学低年级语文童话教学的优化策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