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君 胡先敏 刘娟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513
[摘 要] 以新医科建设统领医学教育创新,通过医学院校医学教育与社区医疗实际的有机联合,使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主动适应社区慢病综合防控等医学新发展、群众健康服务新需求、健康产业发展新要求,提升学生服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能力。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策略,社区服务学习为医学院校—社区联合式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行路径。如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设计“社区慢病药理学”模块,通过社区服务学习促成专业教师督导下的学生—患者联系,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教学,提升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利用医学院校资源,也能满足社区患者的部分健康卫生服务需求。
[关 键 词] 新医科;社区服务学习;医学专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046-03
为应对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2018年新工科正式扩容为“四新”,即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教育部提出加快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2018年10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实施《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在“卓越拔尖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0”的基础上,通过拓围、增量、提质、创新,对新医科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落实,推动医学高等教育质量革命。以新医科建设统领医学教育创新,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发展提出的最新要求。
专业课程教学是医学生专业知识、主动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的主战场。在新医科视域下,开展医学专业课程教学革新对现阶段医学教育改革至关重要[1,2]。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药学与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尤其是药物的主要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研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在新医科背景下,以药理学课程中“社区慢病药理学模块”为例,开展基于社区服务学习的医学院校—社区联合式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一、新医科背景下开展医学院校—社区联合式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倡导“优化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专业结构”的新医科医学教育建设总体思路,将高等医学教育“主动适应医学新发展、群众健康服务新需求、健康产业发展新要求”作为重要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要求“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加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并明确提出,“医学教育质量”需要体现在学生“服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能力”是否得到增强。
随着医学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健康中国战略的快速推进,社区医疗以及慢病综合防控等医学新发展、群众健康服务新需求、健康产业发展新要求对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一种新的临床病种分类类型,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中枢退行性病变等为代表的一组病因较复杂、起病时间较长、发展缓慢且需要长期服药的社会多发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所含疾病涉及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其产生与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环境的污染及长期的紧张疲劳等因素有关。绝大多数慢病可以用药控制但难以治愈,且药物疗效的发挥往往需要配合有效的健康管理手段,以实现慢病的综合防控。国家提出慢病防控“关口前移,重心下沉”要求。习近平总书記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对慢性病,要以癌症、高血压、糖尿病为突破口,加强综合防控,强化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进早诊早治工作,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作为慢病管理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社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在首诊、前期建档、筛查、健康教育以及后期的病后随访、延续性护理等医疗环节中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落实预防、治疗、护理“三位一体”的关键。
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始尝试开展涉及社区慢病的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探索[3-5]。通过构建医学院校—社区在课程教学方面的联结,能够促使学生在真实的社区医疗背景下开展更为有效的主动学习[3,5-7]。以“药理学”课程为例,由于慢病患者往往年龄较大,生理机能退化,在长期或自行服药过程中易出现不合理用药行为而引发不良反应。应用药理专业知识,配合有效的健康管理,,提供正确的用药咨询,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是社区慢病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的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划分主要以系统为依据,包括总论、外周神经系统药理、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心血管系统药理、内脏药理、内分泌系统药理及化学治疗药物药理等部分,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科、麻醉科等多科用药。适应国家健康卫生事业发展趋势以及“慢病”这一临床新的病种分类标准,以疾病为纲,形成“社区慢病药理学”教学模块,将原有药理学教学内容中分属于不同系统的抗高血压药、抗糖尿病药、血脂调节药物、平喘药等以社区医疗服务为知识应用背景进行教学内容梳理与重组,以满足学生今后在社区医疗这一具体的临床情境下药理相关知识的整合应用要求。通过教学内容的重组创新,使得医学专业课程教学适应“社区慢病”这一“医学新发展、群众健康服务新需求、健康产业发展新要求”。
20220908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