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高霏霏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700
[摘 要] 高校组织员属于专职党务工作者,在党委领导下负责高校的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等工作。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员是高校做好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制约。通过分析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进一步推动组织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有效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校组织员;突出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085-03
高校组织员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在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党建育人、党员素质提升工作中彰显着自身的功能价值。然而,我国部分高校对组织员队伍的建设并不重视,没有健全的组织员队伍建设制度,没有合理的队伍配置,对于组织员队伍职责的划分也并不清晰,部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阻碍因素。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环境的改变、要求的提高,高校党建工作面临新变化、新考验,也给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因此,高校要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設,不断推动组织员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新时代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突出问题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时期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党中央的要求,建立健全组织员工作机制,配齐配强组织员,注重充分发挥组织员的作用,不断探索组织员队伍建设的新路径。但在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组织员队伍制度不完善
当前,部分高校在组织员队伍建设过程中未能充分结合本校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导致组织员队伍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限制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新时代高校组织员队伍制度体系包括选拔任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考核奖惩等。部分高校在选拔组织员过程中,难以准确考察组织员的责任心、职业道德、组织纪律性等重要因素,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日常管理不到位,对组织员的工作不能及时开展监督和指导,无法充分掌握实际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教育培训不到位、不及时,导致新选任的组织员难以迅速适应新岗位,工作成效受影响。高校有关部门并没有制订一套比较完善的培训制度与培训计划,大多情况下仅是开展一些比较单一的理论培训,不利于组织员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组织工作的创新性开展。部分高校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除了完成事务性的工作外,组织员的许多工作内容往往难以量化考核。比如对大学生思想的教育引导,工作成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对组织员的考核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导致其工作投入与回报不对等,降低组织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组织员队伍的稳定性。
(二)组织员队伍配置不科学
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已经明确要不断加强高校的组织员队伍配备,增加组织员的数量和提升素质,培养作风优良的组织员。《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明确要求,确保学生党建工作力量配置,要严格按照学校中师生人数比例配备专职组织员,高校每个院(系)至少配备1~2名专职组织员。根据高校的实际工作情况,也可以从优秀的辅导员当中进行严格的选聘,,在符合组织员标准的情况下可以招为兼职组织员,并且安排适当的工作量。但是,部分高校的领导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并没有真正落实上级有关要求,压缩组织员编制,导致队伍缩水。现有的组织员工作量人为增加,加之工资和福利待遇等配套政策没有跟上,专职组织员队伍不够稳定。许多从业人员依然是由党、团组织书记、辅导员和其他行政人员兼任,人员流动性较大,这样一来,必然导致队伍配置不合理,从而影响组织员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部分高校党组织对于组织员队伍建设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将其重要作用发挥出来,导致部分高校组织员队伍结构不平衡。一是选拔组织员时只是为了满足师生配比的要求,没有明确规定组织员的学历要求和经验技能。二是大量选聘本校毕业生作为高校组织员,忽略了对其他高校的借鉴交流。三是大量配备兼职组织员,而专职组织员只设立在党委组织部中,导致专兼职比例不合理。另外,很多高校组织员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存在平均年龄偏大的问题。在高校中没有完善、合理的组织员队伍配置会使整个组织员队伍发展缓慢,没有科学化、稳定化的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就会缺乏坚实的人才储备来源。
(三)组织员队伍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高校组织员队伍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有待提高。组织员承担着繁重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缺乏精力关注理论学习,不能及时掌握当前的发展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动态,难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工作缺乏理论支撑,也会影响工作的实际效果。部分组织员对党务工作没有足够的经验。组织员主要来源于校内其他系统的后备干部,由于专业背景的不同,对党建工作缺乏全面的掌握,实际工作经验不足,执行能力不强,无法结合现实工作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另外,一些兼职组织员不仅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还要承担管理工作,工作压力大,精力比较分散,往往会产生应付的心态,不能履职尽责,影响了组织员队伍作用的有效发挥。高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文化氛围、管理方式各有差异,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模式也各有不同。组织员要深入学生中,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思想状况,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党员发展、管理和教育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总结交流,并找出科学的解决办法。然而当前高校组织员队伍以事务性工作为主,对高校党建工作遇到的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较少,对党建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也比较欠缺,从而限制了组织员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和专业化发展。
20220916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