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朱昌洪 彭忠全 郭振军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568
[摘 要] 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推广,社会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应用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应用型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涉及的学科范围广、理论素养高,需要紧密结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探讨构建“1+X”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有效的衔接融通,引入教育部推广和行业认可的“1+X”证书到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融入、课程体系构建、考核模式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实习实践增强五个方面,探索“1+X”证书下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培养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竞争力。
[关 键 词] 物联网工程;应用型本科;“1+X”证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094-03
一、引言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一般通过设置应用型本科院校或应用型本科专业来完成,并通过和社会实际需求进行对接,在高校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企业或行业完成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实践。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对各行业专业人才技术能力和任职资格的重要考核手段,是用人单位和行业认可专业技能的重要依据,因此应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高校的人才培养中来,在人才培养体系中采用“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将行业内认可度高的职业资格证书内容,提取核心内容和关键技术,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构建和创新课程体系,引导或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以此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升毕业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
二、“1+X”证书引入
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极大地加快了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更新,物联网工程学科知识体系日益复杂和庞大,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也要求跟上潮流和时代步伐。在目前的教育条件和背景下,各高校教学条件、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各不相同,相当一部分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授课,使得教学效果不好,难以培养适合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合格应用型人才。因此,有必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1+X”证书是教育部大力推广和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当前进行“1+X”证书人才培养的主体是高职高专院校,存在着层次偏低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理论知识的缺乏,特别是一些高层次的教育部和行业认可的职业认证,还需要进行本科层次的应用和推广。引入“1+X”证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后,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引导学生学习物联网系统中的硬件控制设备和实际软件开发问题,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反过来促进学生对物联网系统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消化。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作为广西地区的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较好的应用型本科教学基础,完全可以引入“1+X”证书到物联网工程的人才培养中来,具体证书可以是专业对口的“传感网应用开发”和“Java Web应用开发”两个方向的资格证书,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进行考试改革和教学创新,探索和研究将职业资格较好融入课程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1+X”证书的课程体系实践
(一)主要思路
物联网工程是一个理论和工程紧密结合的专业,在“1+X”证书模式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可以概括为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三个方向的学科知识。从软硬件的角度来看,学生需要同时具备软件开发和硬件设计能力。因此,选择“1+X”证书的“传感网应用开发”和“Java Web应用开发”两个方向符合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特点,体现了软硬件都要懂,,都可以作为今后发展的方向,将其中的核心知识要素提炼和融入课程体系当中,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二)构建课程体系
对照物联网工程专业背景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三个方向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以相关方向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分析企业中相应岗位和专业技术岗所需专业能力,组成课程专业群,再形成课程体系,分类归纳到“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三个方向上,并根据所选择“1+X”证书的专业证书具体内容和企业认可度,形成通信技术对应的“传感网应用开发”证书,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应的“Java Web应用开发”证书,如下图1所示。
(三)组建专业课程群
根据专业学科特点,组建三个方向的课程群,每个课程群所包含的课程如下图2所示。
如此一来,把软硬件两个证书的相关学科基础融入课程群当中,课程体系中增加了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也满足了行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并能较好地体现出物联网工程专业几个方向的特点,并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发展和需求特点。
(四)行业知识融入课程教学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前融入行业和企业,具备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开展企业入校迷你小课堂、企业工程师授课专业课程、大四学生到企业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三个方面的工作。
1.开展迷你小课堂:邀请行业内知名企业的工程师入校,将行业知识前移到学校来开展,开展企业岗位需求、产品展示、技术沙龙、新技术研讨等多种形式的讲座或讨论等,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升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核通过率,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每个学期至少安排一次企业前沿技术入校讲座,增加学生对企业的初步认知。
20220916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