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陈昕昕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616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创新“知、情、意、行”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围绕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勉之以恒、导之以行。通过探索“知、情、意、行”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分析其适用现状,反思“知、情、意、行”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能有兴趣、有获得感的提升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情、意、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151-03
一、“知、情、意、行”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基礎课)是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明确倡导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1]《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结合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2]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的重要组成课程。为此,笔者引入“知、情、意、行”的教学模式,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勉之以恒、导之以行的“知、情、意、行”四维教学,从一堂课程备课到课后反思全程贯彻“紧扣学生”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分阶段全方位强化学生认知、激发学生情感、锤炼学生意志,最终感化学生行为。“知、情、意、行”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内容。
重“知”是基于学生学情的知识认知。重“知”关键是以学生学情为出发点,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而不是仅由教师单方面灌溉。重“知”是学生学好基础课的基础和前提。
养“情”,是指学生在基础课中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和憎恶等情感。养“情”关键是要走近学生,让学生愿意发出自己的声音,才能打破课堂“一言堂”的壁垒。养“情”是学生学好基础课的纽带。
坚“意”,是指在学生不仅在课程中,更是在课后当面对困境时能否始终坚持如一,,并能在困难中排除障碍的意志和毅力。坚“意”是学生学好基础课的支撑。
持“行”,“知、情、意”最终将落脚于“行”,“知、情、意”所产生的一切想法如不与“行”结合,不指导实践,那就是空想,是不切实际。教师要悉心陪伴、用心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的转化。“知、情、意、行”的关键在于“行”。
二、“知、情、意、行”教学模式适用现状分析
笔者对所在学校的725名高职学生发放问卷调查教学评价情况,这些班级均采用“知、情、意、行”教学模式。问卷包括30道题目,内容主要围绕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收获及评价情况。问卷总共发出725份,收回有效问卷707份,有效回收率97.51%。根据问卷作答分析情况,作出以下分析。
(一)认知阶段:不同教学模式影响思想教育的认知
整体上看,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总体印象是比较满意的,课后评价情况中选择比较满意、非常满意的学生占比96.46%。就课堂学习氛围活跃度而言,87.41%的学生评价课程活跃生动、课堂不沉闷,属于自己比较满意的课程。
(二)情感阶段:小组讨论促进思政教育的情感认知
如何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认知,让学生对课堂有情感投入,“知、情、意、行”教学模式的教学载体为“分小组讨论,轮流派代表展示”,课堂教学开展时采用“教师引导”“分小组讨论”“小组轮流派代表展示”三维一体模式。
学生点评“分小组讨论,轮流派代表展示”教学环节时,比较喜欢和很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占比为75.67%,不喜欢的学生占比为2.26%,尽管不喜欢者是少数,但绝不能忽视这部分学生的感受,学生对课程不满意评价的原因分析将是进一步完善课堂设计的关键。
分别查看对学生教学环节喜欢与否的原因。由图4可见,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因是:有助于加深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激发自己主动思考问题、有助于增进自己对小组成员的了解,增进对班级同学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增进与教师的互动和交流、有助于提升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其他。
由图5可见,学生不喜欢“分小组讨论,轮流派代表展示”教学模式的原因是:自己讨厌小组讨论,更倾向于教师全盘教学,并不想参与讨论、自己讨厌作为代表发言,更倾向于举手回答,并不想被强迫展现自己的观点、自己不反感小组讨论的模式,但是课堂讨论的问题自己并不感兴趣、自己不反感小组讨论的模式,但是讨论并没有深入,只是流于形式、其他。
(三)意志阶段:从小事做起有助于锻炼意志
通过参与到“在小组中讨论,作为代表发言”的教学环节,学生无疑在潜移默化中参与到课堂问题探讨、梳理和汇总中,自然而然地集中精力参与到课堂中,不知不觉地自发学习了相关知识点。但是,学生能否收获理论知识之外的意志,仍需要教师积极设计教学环节,主动在课中、课后和学生一起探索。
设计“从小事做起”的教学内容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以本次课程教学的两个专题为例,在“学习专题五: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中,学生能意识到和平年代同样需要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怀,认识到作为学生掌握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是热爱祖国的体现。在学习“专题六: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中,学生评价收获主要有“开始从小事主动维护公共环境秩序”。由此可见,学生更倾向于从小事、从身边事开始转换课堂知识,培养自己的意志。
20220916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