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付清心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745
[摘 要] 新手型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包括角色转变需要、人际交往能力提升需要、知识体系转换的需要等,但当正式学习培训机会被少数人占领且正式学习不能满足新手型
教师多方面需要的时候,教师通过共同探讨交流或自主学习反思等非正式学习,积极主动促进自身
专业能力的提高与专业态度和信念的形成,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具有自主性、实效性、选择性、广域性的教师非正式学习能弥补忽视教师真正的发展需要的“一刀切”式的培训,研究旨在促进新手型教师深化自主学习意识,使教师充分提升自身素质水平,着重将教师作为专业发展的主体,发现教师真正的问题、明确教师真正的需求,从而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
[关 键 词] 非正式学习;新手型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166-03
一、新手型教师非正式学习内涵解析
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是区别于正式学习(Formal learning)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学习者基于需要、兴趣在工作及生活中自我组织、自我激励的自下而上的学习活动。工作场所内,通过教师群体共同探讨交流等,如随堂观课、同行交流、请教优秀教师等相互形式,或通过教师自主阅读、反思、观察等,如观察同行、阅读专业书籍、写反思日记等形式,积极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信念的形成[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旅游等形式,有计划或无计划地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活动。
教师非正式学习具有典型的自主性、实效性、选择性、广域性。非正式学习的自主性也是与正式学习的重要的区别之一,具体表现在:非正式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里,这也就是说教师学什么、教师怎么学、教师什么时候学是由教师自身掌控的。非正式学习不像正式学习那样具有强制性、有明确的目标、有需要成员完成的学习任务,而是可以不依赖教师和其他人的学习活动。非正式学习还具有选择性:随着国内和国际上各方面研究的快速推进,由此产生出数量庞大的知识,因此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而哪些知识是教师所必需的?哪些知识是符合本班学生特点的?哪些知识是满足教师兴趣的?这些使得能给予学习者具有极大选择性的非正式学习极具魅力。非正式学习具有实效性:有利于教师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及发展。正因为非正式学习的学习内容是较为随机、动态、自下而上的,同时也是基于教师需要教师主动进行选择的,因此通过非正式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助于教育教学中问题的解决、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满足教师的学习需要。非正式学习具有广域性:非正式学习作为人类学习的最初形式自古便有且源远流长,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与非正规学习构成了我们学习的完整形式,且这三者关系明显,我们在进入教育岗位之前进行的学位培训或通过培训等学到的知识只是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而真正冰山主体部分则是藏在水下用非正式学习的方式获得。“我们的学习中,70%的学习是来自工作经验、任务和对问题的解决,20%的学习是来自所遭遇的挫折(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和榜样,10%是来自课程和阅读。基于课堂、工作场所和现场进行的正式学习仅仅是我们10%~20%的学习资源”,换句话说只有90%的学习是非正式的,而仅有10%才是正式的学习,因此非正式学习对人类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新手型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意义
(一)教师非正式学习促进教师开放式学习
教师的成长途径有很多,比如针对一线教学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阅读教育名著获取经验、基于“学课”“观课”进行自我反思、构建实践共同体等。教师在教育研究中要构建一体化的研究模式。也就是说以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自身、授课对象、教师同行等因素,在学校具体情境中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而绝不是脱离实际进行“天马行空”的空想,应该反思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进行深度总结,从而改进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密切联系现在社会状况,总结出本土化的“民间教育学”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学校中的教师团队之间是学习共同体,而不是“上传下达”的上下等级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成员有归属感、凝聚力,才能让共同体有“活的灵魂”。
(二)教师非正式学习促进教师与他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教师之间人际交往的内容、频次、深度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师的非正式学习效果。人是社会的存在,我们的学习是在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中进行的。正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当一位教师的人际关系处理得较好,则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就会比较多,因此教师在沟通中很容易传递经验及知识,因此学习就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概率就大大增加,这又会影响教师下一次学习与工作的成效,与此同时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在学校中更有地位与话语权,更有助于教师与他人之间社交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构成了良性循环。除此之外,当从事不同专业知识传授任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沟通交流、经验分享过程中,教师所获得的每个教师不同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等,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補自己的不足,再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思考,这样的非正式学习大大提高教师的发展水平[2]。
(三)教师非正式学习促进显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师非正式学习的过程是显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在不断转化中教师的能力、观念得到同步提升。正式学习中获得的存储于大脑中印象深刻的理论知识往往使我们引以为傲,但在需要解决实践问题时,我们就会发现一些弊端,如这些经验非常难以成功输出、教师遇到问题依然不会独立解决等。而向他人借鉴“成功经验”或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反思,才能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棘手问题,,这个学习过程就是非正式学习。此外,教师非正式学习并没有统一的安排要求与规定,可以发生在任何想要进行的情境下,而且轻松的氛围使得大家能无私交流,因此参与的教师成员关系融洽地分享信息和经验,必将有助于教师群体能达到最大发展[3]。
20220916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