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研究①

2022-09-2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裴红蕾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9期 本文字数:2558

  [摘           要]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推进和提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高职教育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是紧跟时代发展的,高职教师要加快提升课堂思政、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从而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接受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将家国情怀、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教育;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9-0001-03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深入推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高职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而师资是教育的关键,高職教师要加快提升课堂思政、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从而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接收,在潜移默化中将家国情怀、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为地方政府以及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一、背景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这为课程思政建设创造了声势,指明了前进方向。从2016年开始全国高校开始纷纷进行课程思政的相关内涵与推进研究。对于装备制造方向相关的课程思政建设比较少,目前各高校在各学科中渗透课程思政建设还在摸索中前进。对于课程思政内涵的研究,韩宪洲从发展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刘鹤等人认为课程思政是保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现的必然选择。不少学者从理、工、文科等不同学科体系进行了一些探讨,但尚没有权威的研究成果。
  课程思政是基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国情以及高校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而提出的一种最新的育人理念,它是中国发展形成特有的产物。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社会学家杰克逊都对高等教育的育人做了一些研究。国外高校普遍认同通过学校教育实现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进行引领,道德教育渗透于专业教学之中,实现二者的相辅相成。
  二、课程思政研究目标
  2017年,教育部发布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清晰地提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培养思想过硬、技术过关的新工科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使命。本课题主要研究目标:(1)根据课程思政的相关政策和纲要,剖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价值塑造、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播、协作能力培养这三部分的融合以及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两大层面。(2)分析课程思政育人价值实现的现实困境,并探究造成这种困境的主客观原因。具体可以从理念层面的认知、授课老师层面的综合素养、政策制度的导向等对课程概况、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课后作业布置这些方面进行研究。(3)提出课程思政育人价值具体的实践路径。主要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逻辑互构的理念转变,思政和课程融合的课堂建设,高职教师育人角色的重构,育人为本制度的强化四个层面实践。(4)构建以本院“智能制造”工作室为依托的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改变当前课程思政教学对“课堂学生”的忽视,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践创新。
  三、课程思政研究思路
  (一)资料收集与理论分析
  一方面通过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研究以及国内外资料查阅来界定课程思政的概念。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提出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模式,融入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新课改要求、结合市场中企业的现实岗位需求,整合各个教学板块,按照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能够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对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切实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
  (二)育人价值分析
  首先,对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育人价值进行分析,明确专业课程的基本初衷在于培养人。其次,从学生自主选择的发展方面论述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以我院“智能制造”工作室作为案例进行解读。
  (三)育人价值实现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
  以我院“智能制造”工作室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一方面依托学院超星教学平台,以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根据思政教学目标,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建设围绕思政元素点展开,能够清晰表达知识和技能框架的教学课件集。课程资源应力求丰富多样,要合理使用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虚拟仿真等各类素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化传统教学的优势,提高微课程、动画、虚拟仿真等资源比例。另一方面为教材建设,鼓励教师开发融入思政元素内容的教材,严格教材出版审批程序,规范教材使用。选用目前市面上公开出版教材,应另编制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与专业教学内容相联系的课程案例、教学导入等内容作为补充讲义。使用自编实训指导书教学的,应进行改编修订,将思政教育元素纳入其中。

202209201857

相关文章:
  • 1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
  • 2 基于OBE理念的智慧对分课堂设计与实践
  • 3 基于OBE理念的车辆驾驶控制系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 4 幼师生情绪调控能力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5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下学业发展性评价研究
  • 6 信息化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在传染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
  • 7 陕西省科研经费“包干制”推进策略分析
  • 8 中文版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SCIM)的结构及信效度检验
  • 9 Matlab软件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辅助应用
  • 10 网络PBL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