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互联网+”背景下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2022-09-2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苏英 刘凌 王锋 苏东升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0期 本文字数:2604

  [摘           要]  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保健医学构成我国的四大支柱医学。由于康复医学在我国的起步时间较晚,其学科教育略落后于其他医学学科。在“互联网+”全新的背景下,对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研究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进行归纳与总结,分析其发展趋势,为康复医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探讨。
  [关    键   词]  “互联网+”;康复医学教育;现状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0-0016-03
   康复医学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产物,是对生命科学的延伸与拓展[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医疗方面,主要表现为人民对医疗水平、服务以及医疗教育的需要日益增长,特别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康复医学的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互联网+教育”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医学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康复医学教育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康复医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探讨。
   一、“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教育是以二者为载体,应运而生[2]。我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建设始于1994年,随后在1996年出现了1010远程教育网,并开始运营[3]。如今,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呈现“井喷式”增长。
   “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成果,对未来教育的创新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互联网+”在各个行业领域都得到充分发展,也为中国的医学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不仅可以推动医学信息与技术发展行业的连接,还能为医学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带来契机,也为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学知识的普及与推广提供助力[5]。
   二、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
   康复医学学科始于1952年“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的成立。现代康复医学理念被引进我国的时间比较晚,直至1982年康复中心的成立,才为我国康复医学事业拉开序幕。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比较晚[6]。1987年,卫生部大力呼吁康复需要并同医疗保健等共同发展,然而收效甚微,在随后的二十年中,康复医学的发展仍处于比较滞后的阶段。直至汶川地震之后,,康复医学的功能得到凸显,随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康复医学系统得到逐步完善和迅猛发展[7]。
   截至目前,仍仅有极少数院校将康复医学相关课程设置为必修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康复医学的认识,没有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导致了康复医学的发展受限。
   三、“互联网+”背景下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
   目前康复人才的缺口很大,有30万左右的需求量,当下的康复医学教育暂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8]。传统的医学教育由于条件限制,无法更好地实现师生、医务人员交流以及康复知识普及[9]。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医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模式,能够更全面系统地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10]。例如慕课、云课堂、微课堂等软件的应运而生,使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模式被打破,并逐渐走向改革与创新[11],从而逐步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共享。
   虽然“互联网+”背景下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然而,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师资力量。康复医学教育的专业教师数量远远不够,且很大程度上存在空有理论知识或者无系统、正规的学习与培训,较多院校所聘请的教师多为临床医师,如此一来,教学水平与质量就得不到保证[12]。此外,许多教师缺乏现代化的教学素养,不能利用信息化和互联网工具进行教學,导致不能充分地融合教学资源,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和保证。
   同时,相关专业的教材与教学设备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13]。然而,当下的康复医学教育教材设计与内容并未得到规范统一,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脱节。康复医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的学科,课程学习固然重要,通过教学工具的大量实践与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二)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以往的医学教育多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甚至消极学习的状态[14],不能有效地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导致学生缺乏系统且全面的思维模式,限制了康复医学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不能熟练地运用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堂等新型模式,进而丰富教学形式[15]。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某种层面上替代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切实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积极主动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对康复医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三)“互联网+”的不合理应用
   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不足,对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没有足够的了解,且在运用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结合康复医学的特点,从而导致现代化教学手段虽有一定程度的运用,但不能发挥其自身优势。教师无法合理结合学生发展需要与特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不能够使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达到理解、丰富和掌握康复医学的理论知识,更不利于彰显“互联网+”的价值和功能。更有部分院校的教师直接套用其他院校的教学手段,完全不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和学生的特点,一味追求“互联网+”背景下康复医学教育,导致课程僵化,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1]。

202209242101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