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韩芬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0期 本文字数:2608
[摘 要] 医
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进非常重要,对提升中国医疗事业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各医学院培养医务人才的过程中,应重视将人文素养融合到专业课程中,促进医
学生加深对人文素养的理解和把握。医学生通过持续、深入学习,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并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以后步入工作岗位时才能始终保持人文情怀,给予社会大众更多的关爱。这样在面对各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时才能义无反顾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对提升中国医疗事业水平和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0-0091-03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不确定性,需要给予高度重视,时刻做好各种类型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提高对疾病和灾害的处理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发展,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质量,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挺身而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一、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作用
(一)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护人员的重要基础条件,在培养医学生过程中,除了要让医学生掌握基础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外,还要采取必要的教学方式,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每个医学生都能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医护人员,这样在走向工作岗位时面对病患才能更好地给予人文关怀,积极主动参与公共卫生事件,为中国医疗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综合性、学术性以及人文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过程中从人文发展角度出发,正确认识自我,将自身的发展与中国医学事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使人文素养内化为学生的一部分,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1]。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传染疾病频频爆发,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在这种情况下,高效、有序开展医疗救治活动成为阻断传染疾病扩散的重要方式,面对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人才培养和储备尤为关键。不仅需要医学生掌握专业的医学技能,还需要医学生在面临严峻形势下有良好的心态,能够从社会群众角度出发,积极参与到公共卫生事件中,充分展现自身的医者仁心,与他人积极沟通协调,为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做出努力。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学生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非常关键,能够提升意识形态,始终将民族、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用自身技能保卫国家,这对我国高效解决公共卫生事件有重要的作用。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受多重因素影响,当今社会爆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率逐渐提高,为了有效抵御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不仅需要医疗工作人员投入医疗卫生事业中,还需要调动广大医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以抵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社会造成的干扰。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就变得非常重要,各地医学院开始重视将人文素养融入专业课程中,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引导學生形成正确的人文理念。通过积极的、正向的思想培养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而人文素质培养现状正在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但是由于人文素质培养是一项艰巨的重要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系统化、规范化,为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才能逐渐提升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就发展现状来看,课程体系、教师对人文素质的重视程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持续调整[2]。
(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各个医学院校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就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医学生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并不重视,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方面,这样就会忽视自身人文情怀培养,在以后的工作中就很难形成同理心、爱心,从而影响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的综合质量。而对于教师团队来说,教师自身人文素质和情怀也需要提升,如果教师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目前一些医学院校和教师过于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以及临床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分析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未来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内容,各个医学院校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制订完善的人文素养课程体系,为全面培养学生奠定课程基础。目前一些医学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还没有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在开展人文素质培养时,还相对零散,难以与医学专业知识实现完美融合;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会感觉到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生硬,不容易理解,更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模式还需改进
教学模式是高效传递人文理念的重要载体,学校与教师要重视开发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深刻感悟人文素质的价值。目前有些学生难以形成高尚的人文素质,与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有一定的关联。一些教师在授课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还依赖于从书本中获得知识,对于人文素质的理解非常不到位。在实践应用时,学生就难形成人文关怀,综合能力也得不到提升,所以需对此做好调整。
20220924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