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22-09-2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袁红兰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0期 本文字数:2667

  [摘           要]  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即在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无缝穿插价值观的引导,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重点分析课程思政亟待解决的问题后,提出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步骤。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0-0103-03
   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不同课程的课堂教学,都要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让价值引导的成分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课程思政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课程思政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先认同、再接受,进而主动效仿并积极实践。但在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思政目标的确定、思政教学内容的建设、思政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各个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目标定位不清晰
   高校所涵盖的各类课程的功能是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教师可以依托专业课程内容,通过具体教学去实现,但素质要求的真正落地是需要依托课程思政去实现的。高职院校现行课程体系具有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等特点,专业课程教学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侧重培养具有技术技能素养的专门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对“职业人”的塑造,而忽视了对学生价值引领的培养,造成课程育人的工具性与价值性的失衡,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不清晰。
   (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不丰富
   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依托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才能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完美融合。在精准把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获取特性的基础上,建设丰富的蕴涵思政点的教学资源。但在实际的课程思政建设中,由于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具有隐蔽性、随机性的特点,专业课程教师对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整合能力较弱,生搬硬套地把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乡村振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职业道德等全搬出来,忽视课程的特殊性随意挖掘,为了课程思政而强行植入,造成思政元素的杂乱分散与迷茫缭乱。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创新性也不足,多门专业课使用同一案例,教师反复讲,没有考虑每门专业课程的特殊性,看起来丰富,实则是匮乏。
   (三)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形成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但涉及课程思政部分,教学方法就显得很单一。教师一般把思政元素的融入与专业知识的讲解同步进行,讲解结束后教学过程就结束了,没有后续的价值選择和实践的过程。思政元素在融入教学时很多教师都是用讲大道理的语气和方式,大道理空讲多了就是“尬聊”,教师尴尬,学生茫然。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感同身受的内化吸收的过程,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讲故事、谈体会、观看素材片,不管是哪种思政融入方式,都得是发自内心的,都得是适合当下学生情感需求和认知的,不能是空讲大道理,与学生“尬聊”。
   (四)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环节缺失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环节的缺失是一个非常显性的问题,普遍存在,而且很多环节都缺失。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中课程思政部分不足,多数停留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思政的质量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二是学生思政教育水平评价体系的缺失,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价值观引领方面的具体考核指标,教师也没有用足够的精力和工作热情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三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的缺失,很多学校没有制定专门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下发的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文件很少,,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的数量和种类不多,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相关的培训机会也不多,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激励措施缺乏等。四是课程思政评价标准模糊,缺乏相应的反馈机制,很多课程的思政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目前都还处在探索阶段,评价标准的确定也就更难,加上评价后的反馈途径不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持续改进也就更有难度。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
   (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首先,教师要政治坚定,情怀高尚,文化底蕴深厚,愿意并且能够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其次,教师要有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能够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用恰当的手段将课程与思政元素结合起来。
   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落实到人,要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要对教师加强思政教育引领。“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教师自身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要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日常行为来影响教育学生,为学生赋能。这就要做到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责任,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道德魅力与职业精神。(2)要对教师加强课程思政相关培训及考核评价。专业课教师存在对思政内容理解不到位、不充分、不准确,对课程思政规律把握不够,对思政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的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应把教师团队的思政理论学习和素质提升纳入专项能力培训体系当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搭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交流平台。此外,将课堂思政教育成果适当引入教师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当中,通过绩效指标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明确思政教育目标,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升教师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和责任担当。(3)要进行课程思政的项目建设,聚焦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让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常态化,鼓励教师探索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和路径,引导教师将课程思政育人落实、落小、落细、落对。

202209242102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