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晓芳 闫其顺 顾杰志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0期 本文字数:2742
[摘 要] 课程思政教育是一种强化专业育人结果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力求培思育人。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实施能力决定课程思政建设的广度和高度,所以教师要加强学习、加强研究、不断尝试教学方法改革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发挥“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不增加专业教学压力,开展“水到渠成”的课程思政教育,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全面、系统的課程思政教育。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挖掘元素;教学设计;理论学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0-0148-03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文件精神传达到学校教育层面,除了开设好教育部要求的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更重要的是结合专业特色、地域经济特点做好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即在专业课中开展思政教育,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家、爱社会,从思想上引导广大学子融入国家发展大潮,做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理论认同,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一、问题分析
不论是积极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还是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如教学能力大赛等,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又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思政设计能力,在教师进行课程思政中起到了引领作用。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提高职业教育整体教学质量,就需要提高所有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一)部分任课教师缺乏思政教育意识
职业学校教师能力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传授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和思政教育能力。其中,思政教育能力是德育的拓展和延续,这种能力的产生与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思政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低是相关的。面对调皮而又思想逐渐成熟的职业学生,有些教师是缺乏这方面能力的。可能是教师的认识问题,也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进行把握的能力较弱等。
(二)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缺乏对育人资源的深度开发
从思政课程内容可以看出,思政教育范围较广,凡是关于思想、态度、意识等的教育内容都可以纳入思政教育范围。所以,如果进行全面的课程思政教育,要求任课教师对所要实施的思政教育内容进行重新整理、学习,深入挖掘与课程教育、专业教育相关的元素,选取合适的思政案例,并融入授课任务“点”中,像把握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一样全面掌握思政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备课中遇到可以实施思政教育的内容,全凭“记忆”引入一些思政案例,思政教育体系是“散”的、随机的,无法保证实施全面、系统的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质量。
(三)缺少对教学内容的整体研究
人才培养周期中每门课程都不是独立的,它们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根据知识点、技术能力的难易程度及其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来安排开课顺序的。所以,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单独一门课程的讲解,或者针对此门课程中的某一项目进行独立讲解,要考虑到它们的“承上启下”作用。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等的准确把握。
(四)教学形式过于呆板,导致思政内容“植入”明显
教学形式和方法应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则,依然是通篇理论讲解来完成授课任务,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被淡化。随着网络的发展,,教材上许多内容都能在网上找到类似的课件,甚至讲解得更详细、更生动,教师失去了肢体语言、表情与情感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中言传身教的教学优势。无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也就产生了无效的思政教育结果,而且学生不会或不愿意思考,任何思政教育都会因没有实施载体而显得异常突兀。
二、解决方案设计
课程思政教育是一种思想、精神方面的教育,作为授课教师必须具备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能力。
(一)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实施高质有效的教学
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主体,教师业务能力的高低决定课程思政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力求实施高质有效的教学。首先,教师要善于学习,博采众长。教师要学习教育基本理论,因为它决定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精神、教育思想、教育信仰和教育思维;教师要继续学习专业知识,跟上行业、企业的发展,保证拥有最前沿的专业发展信息;教师要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其次,教师要勇于尝试教学改革,寻找适合课程教学同时又能够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再次,教师要有全面把握教材的能力,以利于根据教育目标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而又不脱离教材,以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呈现课程内容。最后,教师要善于教学反思,通过反思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意义的认识
课程思政是在原课程授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本身所承载的思政教育资源,并融入课程教学中以拓宽思政教育边界、提高课程教学内涵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深化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政素质,因为课程思政教育重在对“思”的引导。“思”指的是思想,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职业院校作为我国技能人才的重要输出机构,应当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上述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使他们产生与国家发展、人民利益相一致的思想、理论和情感,通过适时的教育引导,在专业课教学中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以满足我国社会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和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求。
20221007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