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新时代“中国故事”思想赋能高校课程思政研究论纲

2022-10-0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李苗苗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1期 本文字数:2572

  [摘           要]  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现状与新时代赋予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使命还存在一定差距,尚未形成对课程思政属性和逻辑支撑的系统化理论论述,且对课程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融合和实践不到位,与思政课程步调不一。借用新时代“中国故事”思想及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逻辑,论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逻辑,设计初步方案,或可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照。
  [关    键   词]  “中国故事”;课程思政;研究论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1-0004-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全面要求。然而,当前有关高校课程思政的学术研究与新时代赋予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使命还存在一定差距。于是,系统论证课程思政作为专业性概念的内涵和研究现状,阐明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论证课程思政建设逻辑机理,以深入探索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思政主题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1.高校课程的思想属性研究
   国外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对课程思想属性的研究,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知识社会学和批判教育学两大学派而兴起。知识社会学派集中阐述高校课程的社会学属性。有学者将课程知识的选择和传递视为对现实社会文化规范的确认、传输、再生产过程[1];也有学者提出了课程知识本身即为社会产物,课程即社会产物的观点[2]等。批判教育学学者认为高校课程不仅是教育问题,而且是思想和政治问题。对课程具有思想政治性和思想性已经达成共识,但由于国外与国内在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学情、教情方面存在差异,国外学者还未对课程思政问题展开集中探讨。
   2.思政内容参与高校课程建设模式研究
   国外学者对思政内容参与高校课程建设模式的研究始于20世纪以来课程研制专业化领域的持续推进,产生了两种被广泛认同且实施的模式:一是课程研制目标模式,强调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化,将传授思想、价值观点的规范性、正确性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标准之一[3];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模式,主张从学生的学情基础和需要角度,构建课程及课程体系的思想、政治、价值观要素[4]。两种经典模式都集中探索了课程思想性、政治性的建设方案、规范、标准,但都受限于本土国情,目前还没有关于我国课程思政概念和建设经验方面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1.高校课程思政概念研究
   国内学界对课程思政概念的研究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课程“颜色”问题大讨论,经历了“红与专”问题讨论、课程的思政属性再确认、新时代课程思政概念研究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7年至1965年,形成了課程教育应坚持“又红又专”、德才共育的指导思想和概念内涵[5]。第二阶段,,起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针对科学主义教育思想译介带来的课程专业性、技术性“拔高”而思政属性弱化问题,很多学者否定专业主义的片面理解,肯定高校课程建设应着力在思想教育方面继承传统、借鉴经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6]等,构成了对高校课程思政属性的再度确认。第三阶段,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系列文件精神开展的课程思政概念研究,澄清了课程思政的基本含义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各门课程教学、各个育人环节之中;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核心意义在于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以达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明确了课程思政的终极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7]等观点。经三阶段研究,关于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目标等,国内学界已经形成了较明确的认识,却仍缺乏“经验—政策到思想—理论”通观式、科学化、系统化理论阐述。
   2.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国内学界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热潮出现于2017年,于2021年达到高潮,已成为学术热点。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核心主题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有学者提出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为建设起点的观点[8];有学者指出将思政课程的内容、资源建设深挖移植至其他各类课程的建设思路[9];还有很多学者将课程思政作为教育教学新理念,与自身专业课程建设相结合,设计某类专业/通识课程的建设方案,如理工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大学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大学体育类课程思政建设等。特别指出的是,近一年,学者提倡课程思政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统一,探索显性的课程教学与隐性的育人环节相统一,研究课程实践与评价相统一[10],有效促进了课程思政教育范式改革。在此背景下,回归课程思政本质属性,以理论创新带动实践范式重构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主题。
   (三)研究趋势分析
   学术界对高校课程思政概念内涵、理论价值和建设实践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在课程思政由专业化术语到专业性概念的理论逻辑问题及高校全部课程的思想性、政治性建设和教育实践范式重构问题两方面,受制于两个因素:一是缺乏从经验、政策到思想、理论的逻辑转化,尚未形成对课程思政属性和逻辑支撑的系统化理论论述;二是对课程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融合和实践不到位,与思政课程步调不一致,尚未达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标思政课程提出的“八个统一”要求,尤其是财经类高校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缺乏解释力,造成课程知识性和价值性脱节。

202210072303

相关文章:
  •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 2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3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4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 5 浅谈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 6 浅谈开展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 7 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 8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 9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探
  • 10 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探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