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行状况及教育引导

2022-10-0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李宁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1期 本文字数:2547

  [摘           要]  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各大高校需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此不断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其充分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并在充分利用本地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关    键   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1-0010-03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越来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将这项工作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团结各民族人民,实现共同奋斗、共同发展。因此,我国各大高校应当积极响应我国的民族政策,推动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保证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夯实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壤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这就要求高校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大学生是我国的希望,国家的发展需要培养一群团结的大学生群体,我们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大学生群体。而少数民族大学生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因此,我国高校必须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将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意识作为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团结的突破口,不断巩固民族共同体,提高民族凝聚力。因此,我国各大高校应当积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全面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1]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将研究民族问题,培育少数民族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纳入治国安邦总章程的内容中,大力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当前,我国学术界积极加入民族问题、民族共同体的研究工作,教育部门和各大高校也相继制定了相关的教学政策,将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纳入教学体系之中。比如,新疆大学便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高校内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各民族文化中寻找到中华民族同根同源的基因,以此提高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此次会议结束后,党中央相继出台诸多政策文件,对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指导,该领域的研究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各方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党中央下发的文件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诸多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观点。
   在学者杨文炯看来,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多元一体结构,中华民族是地缘、经济、族群、政治、文化这五大因素长期融合、相互发展的结果,具有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文化体系。近代以来,外来入侵间接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并且,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多元一体”的民族意识便已经萌芽,中华民族已成为多个民族的共同称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这一价值体系在学者冯育林、邱明红看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也就是说,中华文化价值体系与中华民族思想一同变化,每一次思想上的大变革都会带来一场关于“中华民族”概念的讨论。因此,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思想经历了“缘起—发展—集结”的历史进程。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欧洲学者便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深入研究。八十年代,在研究民族共同体意识时学者们将“认同性”作为核心内容;九十年代,学者们将不同的职业身份纳入研究范围。随着专家学者的长时间研究,文化认同已作为打造人类共同体的重要条件深入各个领域的研究之中,其研究范围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科范畴,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都包含了文化认同的理念,文化研究也不再是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属内容。[2]
   二、研究意义及价值
   深入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在初创期时儒家文化对其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探索不同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不同认识,并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去理解。只有如此,才能让各民族深刻认识到“只认同本民族文化”的意识是片面的、错误的,深刻认识到传承本民族文化和学习中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再将二者对立起来,落入非黑即白的陷阱。
   (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们正处于“文化交流”的大时代背景下,促进民族交流是培养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研究民族认同意识和该意识的具体历史发展进程,还需要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出发,培养各民族人民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的意识。并且,还需要深入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认知角度上的体系结构和文化基础,如此才能从历史的角度充分发掘中华民族共同体及其意识的形成原因,进一步剖析各民族人民产生文化认同感的心理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二)是推进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工作的有力抓手
   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持正确的民族思想,建立规范、科学的民族制度,强调国家自信,积极开展多民族国家建设工作。在规范机制体制、积极传播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学习民族知识,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当前民族共同体的认可程度,提高政治认同感。比如,参考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探索民族共同体研究领域的新发展方向;研究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从多个方面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高民族认同感,以此培育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10072303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