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谭睿璟 何尔纯 李青 刘敏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1期 本文字数:2654
[摘 要] 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相继出台了“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及“三孩政策”。高校女教职工由于诸多因素一直被认为是二孩、三孩生育的主力军。在调研了全国教育数据的基础上,以某医科大学为例,观察和访谈了8位女教职工家庭中有关幼儿照料及其职业发展的现状,试图探究高校女教職工在幼儿照料的“母亲”角色和在职业发展的“工作”角色的冲突和困境,以期针对这些冲突和困境提出可行的措施,帮助其在追求职业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兼顾幼小孩子的照料,实现自身价值。有了这些前提,生育才会成为选项。
[关 键 词] “三孩政策”;高校女教职工;幼儿照料;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1-0028-03
近年来,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持续问题、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性问题等开始凸显。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单独二孩”政策[1]。两年后,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孩子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3]。生育政策的不断变化体现了国家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宏观愿景。高校女教职工由于其收入稳定、时间相对机动,被认为是生育二孩甚至是三孩的“主力军”。受传统性别角色分工影响,幼儿照料的工作在家庭中主要由女性来承担。但幼儿照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照料者不仅需要对其进行精细的生活照料,更重要的是要进行长期、系统的教育和培养。而拥有高学历的高校女教职工对其自身的价值追求普遍不局限于家庭,更在于科研、教学、管理等职业发展的追求。本文试探索在“三孩政策”背景下,高校女教职工的幼儿照料及其职业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高校女教师现状
(一)高校女教职工总人数及占比
根据教育部2020年教育统计数据[4],,我国现有普通高等学校2738所,教职工2668708人,其中女教职工人数1345940人,占总教职工人数的50.43%。专任教师人数1832982人,其中女专任教师938789人,占总专任教师的51.22%。见表1。
(二)女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情况
由于教育部统计数据里未提供其他岗位的职称性别比例情况,我们采集了专任教师的职称及性别比例。教育部统计了专任教师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和未定职级几种岗位级别的教师及其中女教师人数。在各职称级别中,未定职级通常是新教师入职后的一个过渡阶段,经过一定时间的考察后,新教师按学校相关规定评聘为初级、中级或高级职称。由表2可见,未定职级和初级职称中,女教师占比最高,分别为58.95%和61.11%,随着职称级别的升高,女教师在各级别中的占比逐渐下降。
二、本次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中,我们采用了访谈+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的方式,对西南某医科大学女教职工中有需要照料3岁以下幼儿的8位女教职工幼儿照料情况及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参与调研的女教职工基本情况
(二)幼儿照料情况
本次参与访谈的女教职工家中均有至少一位3岁以下幼儿需要照料。各家庭中幼儿照料的情况如下:
1.幼儿照料的模式及照料过程中父亲的参与情况
有学者认为幼儿照料的类型分为:转移型、包揽型、分担型三种模式。转移型是指幼儿照料的提供者从父母转移为祖父母或保姆;包揽型是指幼儿照料由父母中的一方来提供,通常需要中断职业来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照料;分担型是指由父母双方对照料任务进行分担,这一方式通常要求父母双方需要有弹性的工作时间,同时需借助社会托育服务辅助照料[5]。本次调研的8个女教职工的家庭中,有7个家庭属于转移型,即由祖辈主要承担照料幼儿的工作,且都是祖辈到子辈常住地的子辈家中来照料幼儿,没有一例是将幼儿送至祖辈所在地进行转移型照料的。1个家庭(教职工A家庭)幼儿由祖辈照料了数年,后长子进入小学、次女1岁时承担照料的祖辈因病去世,家中再无合适人选来照料幼儿,就由保姆照料了一段时间,次女2岁时送入幼儿园寻求社会支持。
2.幼儿照料过程中父亲的参与程度
各家庭中父亲参与幼儿照料的程度有各自特点。其中,父亲参与幼儿照料甚至成为幼儿的主要照料人的有4个家庭(教职工B、D、F、H),这4个家庭的共同特点是幼儿父亲也同为高校教职工,有相对其他职业来说较为弹性的工作时间,可以与母亲和前来辅助幼儿照料的祖辈进行很好的配合。1个家庭(教职工A家庭)的父亲是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1个家庭(教职工C家庭)的父亲是国企员工,加班较多;1个家庭(教职工E家庭)的父亲是企业员工且长期在外地工作,每月可回家2至3次;1个家庭(教职工G家庭)的父母亲均为医生,常常有加班、夜班。这些家庭中,虽然多数家庭有祖辈在辅助照料幼儿,实际上,工作时间外的幼儿照料任务主要落在母亲(女教职工)身上。
(三)女教职工职业发展情况
8位女教职工年龄为34岁到44岁,其中有博士学位的1位(教职工A),在读博士3位(教职工F、G、H),其余为硕士(教职工B、C、D、E)。在高校中,不管是专任教师、科研人员,还是教辅人员、行政人员,追求更高的学历已成为非常必要的过程。原因一个是高校女教职工通常在进校时已经具备较其他行业更高的学历,她们本身就是一个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群体;二是在当前“内卷”的大环境下,高校更是“卷中之卷”,为了要评聘更高级别的职称,学历深造势在必行。
20221007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