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师院校古诗文吟诵教学的困境及突破

2022-10-1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谭伟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1期 本文字数:2479

  [摘           要]  分析了吟诵在高师院校古诗文教学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归结了古诗文吟诵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古今语音差异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疏离,二元思维惯性,教师吟诵能力欠缺。针对以上困境,探讨突破之途:巧记入声字,清除语音障碍;引导学生亲近传统,认识吟诵的价值;摒弃二元思维惯性,鼓励学生自由创腔;提高教师吟诵能力,丰富教学手段。
  [关    键   词]  吟诵;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1-0037-03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古诗文的教学目标,便是让学生通过研习古诗文,汲取民族文化之营养,构建自身精神体系。然而,由于时代的差异和文字的障碍,古诗文不易为当代学生理解和体悟。二者的深度沟通需借助特定的媒介得以达成,,而吟诵是其良媒。
   吟诵是我国古代文人读诗、学诗、背诗、作诗之法。陈少松将吟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吟诵包括“吟咏”“诵读”和“吟唱”,狭义的“吟诵”仅包括“吟咏”和“诵读”。本文取其狭义。
   一、吟诵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
   吟诵作为连接我们和古代作者的桥梁,在古诗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学科相融性的突破
   人们的情感活动非常丰富,“言不及义”情况常有,音乐能抒发语言文字所不能表达充分之情意。吟诵本身带有音乐性,讲究“腔”和“调”,如“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两调三声”等吟诵方法。吟诵教学打破了古诗文教学纯语文的学科封闭,实现了文学、语言和音乐的学科融合,让学生体会到文字纯语义所“不及尽”之“义”。
   (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
   古诗文大多吟诵而成,所以,当我们同样用吟诵的方式读古诗文,能结合音韵和调子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便比朗诵更能真实还原古人创作之情境,与古人进行情感对话,体会诗文的审美趣味和精神内涵。
   (三)增强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吟诵是一门“绝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也是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行之有效的途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和精神大量保存在古代文史经典作品中。吟诵这些经典诗文,能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继承传统的自觉性。
   二、古诗文吟诵教学面临的困境
   吟诵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吟诵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并非一片坦途,目前仍面临着一些困境。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归结了几个方面的具体困境。
   (一)方言式微,古今语音差异大
   吟诵是按照平声仄声的高低长短交错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来实现的。
   古诗文往往是按照中古音来创作,诗文的语音平仄合乎中古时的语音,也只有按照中古的平仄音调来读,才能还其本味。可是,很多汉字的读音在历史的变迁中都发生了变化。有的是声母变,如“裳”,古读“cháng”,今读“shɑng”;有的是韵母改变,如“猜”古音韵母是“ui”,今是“ɑi”;有的是音調的改变,如“看”,在诗中读平声“kān”,现在多读仄声“kàn”。其中,音调的改变是最多的。因为中古汉语音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平”调读平声,“上、去、入”都读仄声;现代汉语的语调是“阴、阳、上、去”四声,“阴、阳”读平声,“上、去”读仄声,不再有“入”的调;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已经转化为现代汉语的“阴、阳”。也就是说,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两声中,有一些是入声转化而来的字。
   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只在当代某些南方方言里还保留比较完整,如粤语、吴语、闽语、客家话,而在多数的方言里有落差,甚或消失了。消失了入声字的方言区的人,要准确辨识和读准入声字是很困难的。即便是南方方言区,年轻一代能使用方言的人越来越少。方言式微,压缩了学生依靠方言辨别仄声字的空间。难以辨别和读准古诗文的平仄,成了吟诵学习的一大障碍。
   (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疏离
   古诗文和吟诵,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学生从认知上懂得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是,从心理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疏离感,并不能真正地融入。疏离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学习的功利性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学习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大学之前的古诗文学习,是因为古诗文在考卷中的可观分值;大学的学习也往往为了学科考核,或者增加毕业求职的筹码。功利的心态下,学生会觉得吟诵“不实用”,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而热衷于各种各样的“考证”。
   2.审美观念的改变
   在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很多人更喜欢内容通俗、新奇时尚,更具娱乐性的流行音乐,而传统音乐的单旋律相对单调而难以俘获大众芳心。吟诵是单旋律、即兴自由的艺术,不太吻合当下大众的音乐审美[1]。
   3.快节奏媒介文化语境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占用时间长的产品,即使内容再好,依旧会被冷落。吟诵,需要掌握规则和技巧之后、反复吟咏之后才能深刻体验其美,这就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2]。这样的媒介文化语境,冲击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普及,造成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疏离。

202210072304

相关文章:
  • 1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 2 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办法探讨
  • 3 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 4 英语绘本在小学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5 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6 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初探
  • 7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
  • 8 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对策
  • 9 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案例研究
  • 10 前置性学习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