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初探

2022-10-1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王媛 李双江 崔建升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1期 本文字数:2494

  [摘           要]  中外合作办学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依托形式。结合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生态环境类专业课程的实际案例,分析课程思政在其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通过课前挖掘设计、课中融入贯穿、课后反思优化和成效考核评价四个环节,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代表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初步探索课程思政理念下如何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实施“三全育人”。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生态环境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1-0049-03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并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随后,教育部出台《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做出整体设计,提出“将思政之盐融入课程大餐”[2]。于是,课程思政理念得到学者的高度关注,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对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3]。
   目前,我国大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中外合作办学不仅可以引进国外优质先进教育教学资源,,还可以培养紧缺的国际型综合专业人才,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中外合作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发展良好,但是,中外教育资源融合过程中给中外合作办学的思政育人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在充分利用国外教育资源的同时,也面临多元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影响[4]。因此,亟待采取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引導学生既要专业精深,又要精神丰盈,将“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融于一体。
   环境科学是一门几乎与自然、社会等一切学科有联系的交叉学科,结合专业优势,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将有助于持续带动和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工作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5]。本文以生物多样性保护课程为例,探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课程思政如何助推生态环境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开展。
   一、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课程思政在生态环境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逐渐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主导趋势,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21世纪初蓬勃生长,截至2018年底,已达1782个,其中本科及以上层次机构和项目1144个[6]。此种办学模式的广泛开展与顺利实施,确实促进了将国外一流的师资和教育资源引入我国高等教育,可迅速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学生需要接受外籍教师全英文专业教材的授课。一方面外籍教师有着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与宗教信仰,这些会在教学或平时交流中,或多或少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容易产生价值观偏离。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全英文专业教材体现的是外国文化、习俗和思维方法,其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有所渗透。因此,师资队伍和教材上的特殊性使得在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过程中构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显得十分必要。
   (二)生态环境类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
   通过文献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的调研结果可知,许多高校的思政课仍旧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存在将大量理论知识简单直接硬性灌输的现象,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处于被动位置,甚至产生懒散、应付的态度,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不能让学生真正吸收内化[7]。
   同时,传统意义上的思政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属于基础课程(大一和大二学年)需要完成的任务,基本没有融入我国高校专业课程(大三和大四学年)教学活动中。生态环境类专业亦不例外。大多数专业课教师通常是根据既定的教学大纲,偏重于从技术角度讲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没有结合思政教育。生态环境类专业作为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二者应如何协同演化、持续发展的前沿学科,需要与时俱进,时刻把握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政方针。如果在其专业课的课堂上,将教材作为载体,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积极融入相关课程思政理念,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可以很好地推进与落实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使得处在中西文化共同浸润的学习环境下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既是顺应我国加强和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大形势战略需要,又是应对当前毕业生严峻就业形势、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举措。但是,学生在接受先进国外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不得不受到多元意识形态、价值理念、文化认同的挑战与冲击[8]。因此,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在积极探索推进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仍要做到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始终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的最终目标,这无疑使尽快寻找到思政育人工作的新机制和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而课程思政理念为这一当务之急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行,形成全局性的协同育人格局。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所培养的学生不单单是具有国际视野,更是拥有强烈家国情怀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二、中外合作办学生物多样性保护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202210072304

相关文章:
  • 1 “双高计划”引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创
  • 2 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构建与
  • 3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4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机制研究
  • 5 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研究
  • 6 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人才的现实困境及破解策略
  • 7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智慧教务管理研究
  • 8 浅析高校教务系统建设过程及管理建议
  • 9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 10 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