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爱春 殷婷婷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1期 本文字数:2730
[摘 要] BOPPPS教学模式是近年许多高校较为推崇的一种新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六环节即导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教学、后测和总结。实践证明,BOPPPS教学模式有利于打破教师“满堂灌”的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有利于“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贯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BOPPPS教学模式的应用并非机械的照抄,也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有所增减,使之真正成为为我所用的一种教学模式,真正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有益手段。
[关 键 词] BOPPPS;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1-0052-03
一、BOPPPS教学模式简介
随着我国对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视,从学校到教师到学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将从前的“满堂灌”的、死气沉沉的课堂,变成学生更喜闻乐见的课堂,而BOPPPS教学法就满足了学生对课堂参与度的想象。BOPPPS教学模式主要用于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近年来引入我国,并得到高校认可。BOPPPS教学模式包括六个环节:
(一)导入(Bridge-in)
导入环节即在上课之前通过案例、视频、讲故事、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让学生充满期待并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能发掘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学习内驱力。导入环节分为两种,一是直接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方式,可以是问题导入,也可以是小组讨论等。二是导入包括上节课的回顾和本节课新课的导入:导入的第一部分即回顾上节课或以往有所学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现场问答或学习通布置作业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写,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导入的第二部分即设置相关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Objective)
教学目标环节即通过设定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
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专业课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加入
课程思政的目标更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而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开始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简明扼要地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是灯塔,指明了学生学习的方向,让学生有心理准备,知晓本节课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调节学习节奏、专注学习重点。
(三)前测(Pre-assessment)
前测环节,教师对学生进行测试,如以做题、问卷、提问、测验、讨论等方式来加以展开。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习个体千差万别、良莠不齐,孔子教育我们要因材施教,通过前测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背景,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工科类学生学人文类的课程,通过前测,了解到他们的文科知识储备不足,上课内容就必须将一些基础知识作为抓手,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加以展开,降低课程难度,但工科类的学生思维活跃,因此增加辩论赛、讨论的环节则必不可少。而文科学生则可以深挖一个问题,强调内容的逻辑联系。还有就是男女差别,男生爱思考、不爱总结,女生则善于总结,因此,因材施教、彰显学生个性的教学模式必不可少。
(四)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
参与式学习更加强调学生参与的重要性,要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情况,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的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该环节也是整节课教学的重点,这个环节学不好,就会满盘皆输。这个环节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灵活应用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本环节没有固定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所讲解的主要内容,灵活选择分组讨论、师生互动、小组比赛、问卷设计、辩论赛等多种方式方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五)后测(Post-assessment)
后测环节即在整堂课程教学快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和测试,将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比,以对学生本节课的学習成果进行分析。学生后测的方法有许多种,可以采取考试、考核、展示和学生复述等多种方法,该环节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掌握程度有基本了解,也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强度,在后续教学中突显出来。
(六)总结(Summary)
总结,即对本次课堂内容进行总结。通过简练的语言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逻辑线索,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督促学生在课本或笔记本上标注出来,便于复习。同时对本次课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进行解释说明,对下节课内容提出预习的要求。如果还有时间可以把本单元、本章内容的逻辑线索和知识线索进行简要的总结,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在课程内容中所占的地位,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整体感知。
二、BOPPPS教学模式在苏格拉底、孔子所开创的世界课程中的应用
我校属于独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是我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一环,苏格拉底、孔子所开创的世界是我校开设的一门通识必修课,属于人文哲学类课程,在全校大一学生中开设。课程内容包括两部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哲学和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儒家哲学部分主要涉及儒家的仁、礼、孝、学、性善等理论,这些理论的落脚点即德的培养,苏格拉底部分主要是文本阅读,了解苏格拉底对德与智的看法,揭示中西方哲学都注重德的培养。课程内容为读本精研,经典阅读文本为《论语》和《苏格拉底的申辩》。以下就以苏格拉底、孔子所开创的世界课程中的“孔子的仁学思想”为例,阐述关于BOPPPS的课程教学设计内容。“孔子的仁学思想”是苏格拉底、孔子所开创的世界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掌握整个儒家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BOPPPS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设计从以下展开:
20221007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