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少卓 邱喜龙 杨阳 常念伟 崔广智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1期 本文字数:2547
[摘 要] 药理学创新改革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本,以学生进步为中心,积极深化
课程教学目标,融入思政元素,提升學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课程在智慧树平台上构建了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教学内容、思政教育内容、PBL教学内容和探究式教学内容四类,考评形式多样化。研究表明,与上一届学生相比,2019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明显提高(P<0.01),,教学质量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在药理学教学改革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 键 词] 药理学;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1-0076-0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而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意志、德性、情感、行为实践方面的教育,强调教育教学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渗透、融合,把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弥补显性教育的一些缺陷和不足[3]。课程思政是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和通识教育课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和进行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对学生的思想品格进行塑造,符合隐性思政教育的特性。构建思政理论课、通识课、专业课三维一体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和高校所有教师协同育人的育人体系,促进思政课程的显性育人功能与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以及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互动,对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回归教育育人的本质功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要实现这一愿望,必须深挖善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课程思政的理念与目标融入课程与教学全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知识学习的效益[4]。
现阶段,药理学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教师统一讲授、学生全程听课的模式,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2)教学方式枯燥单调,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教师采用PPT讲述,课堂氛围不够轻松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不足。(3)药理学教学任务重,但是课时少,导致大量知识无法被学生很好地理解吸收。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选取2019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班学生为试验对象,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程进行了教学创新改革。
一、创新教学理念
以立德树人为本,以学生进步为中心,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从“记忆式”学习向“创造智力式”学习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及高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能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深化课程教学目标
教师针对每个教学单元设立了三维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经典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
2.熟悉药品的通用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正确用药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药理学发展前沿。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安全、合理使用药物的能力,特别是针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正确用药能力。
2.具备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药理学问题的能力。
3.基本具备在医学及相关专业领域中独立工作和传承创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作为将来的医务工作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
2.培养优秀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以及关爱、尊重医学服务对象的人文精神。
3.培养学生具有乐于接受新知识的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关爱生命、积极向上等的价值取向。
三、强化、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
学生网络学习活跃度尚可,故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使用学校建设的智慧树教学平台提供的药理学精品课程视频和教师的课件等资源。课堂教学内容是基于教学创新理念的多元化体系,分为四类,即基础教学内容、思政教育内容、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内容和探究式教学内容。后两者旨在增强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基础教学内容是要求学生线下上课之前根据导学在智慧树平台通过观看精品课程视频学习,并完成作业、测验等任务。PBL教学对学生提出任务,采用小翻转课堂方式进行,即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在课上以PPT展示结果完成答辩,最后教师点评。探究式教学首先由教师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不同的小组进行,如果学生提出问题确实有困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立探究式教学问题。启发学生凡事要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能综合利用已有知识,尝试解决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一步通过检索文献或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进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及创新性思维。
20221007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