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汪健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1期 本文字数:2611
[摘 要] 目前
学生骨干思想的引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培育方面缺乏大思政格局,对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整合能力弱,
学生自身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对组织的重视程度。另外,在一些学生骨干思想引领工作的活动组织过程中,停留于喊口号、无法落地的情况较多,在形式上走过场。针对以上问题,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讨学生骨干思想引领工作的开展机制,主要包括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以及自我管理中植入自信基因,通过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骨干的务实精神。在以上文化自信视域的开展机制下,学生骨干思想引领工作能够在政治、理论、认知、生活等各方面发挥作用,以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 键 词] 文化自信;学生骨干;思想引领;实践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1-0079-03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学生思想指导工作。思想指导的内容应该是具体而不是空洞的,开展思想指导工作,既要促进学生掌握理论,又要把思想指导的内容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中,自觉实践,达到知行一致的境界。在校园生活中,无论处于哪个阶段,,学生骨干一直在学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下,发挥学生骨干在思想引领方面的作用,对于校园文化和学风建设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他们的言行更容易影响到学生。因此,注重对学生骨干的培训,可以增强学生骨干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学风建设,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领性功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校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作为祖国发展的未来,文化自信视角下学生思想引导的积极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一、学生骨干思想引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大思政格局,资源整合能力弱
高校共青团在深入开展广大学生思想指导活动和工作的实践中,重视党员思想,在策划中不断创新,积极行动,在工作中不断进步取得新的成绩。然而,共青团工作积极性是有限的,且并未配备党委组织部、宣传科、学生工作部和教育行政科等,不能很好地利用资源,对于我国学生的思想政治事业难以起到良好的带动引导作用,缺乏对社会、家庭三者之间所形成的意识导向整体性合力。
相对而言,学生骨干思想引领工作有时无法完全达到当代中国青年学生自我身心健康成长基本规律要求,同时因为时效差距的问题,相关工作可能会在客观上导致思想指引无法完全跟上当前国际形势和社会现实。思想指导活动的进展是从浅入深逐渐展开的,力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使这种积极影响更为深远持久。目前在工作绩效评价方面,存在“知识性评价重视度高于信念与政治素质性评价”的现象,青年学生的思想情况未被充分纳入其调整工作方式和目标的依据
当中。
(二)缺乏主人翁意识,学生对组织不重视
高校共青团不仅要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还要努力探索与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但由于固定的形式不适用于不同的学生,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不注意团组织的要求和活动,因此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跟随团组织的思想实际工作,这样就导致学生骨干思想引领工作陷入困境,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三)口号空喊不落地,工作易于走过场
学校社团组织在引导学生思想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仍有部分社团组织在引导学生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功利性。这些社团可能对活动的形式投入更多关注,而未能准确把握学生存在的普遍而突出的问题。思想指导工作应该做到充分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以求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创新型接班人。然而思想指导方面的资源、资金投入一般少于其他事务性工作,重视度也有落差;更有虽数量很少但仍存在重过场而忽视实际成效的现象。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学生骨干思想引领工作的开展机制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把信仰作为一种高度独立的精神选择。我们可以从文化自信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学生骨干的思想引导工作。
(一)在日常管理中植入自信基因
培养学生思想和文化的自信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骨干要特别重视把中国优良传统、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渗透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如结合传统节日向广大学生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向广大学生宣扬革命先烈的战斗精神,通过组织一系列的主题晚会向广大学生宣扬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还可以定期举办社团活动和班会,将思想和文化的自信心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二)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实践精神
学生思想文化自信的养成不能单纯停留在传统的理论层次上,而是要同学生所在学校的课程设置及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紧密地融为一体。传统文化的创造力一方面要求我們从实践中汲取更多丰富的经验和营养;另一方面就是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大家广泛实践。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城乡各地基层,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日常生活,关注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建设,体验我们所处社会的主要矛盾及本质内涵,并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当前的国际经济新形势下,社会实践思政课堂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理论实践的一个优良载体,对于培养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推动和积极作用。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经济与社会的实际,让广大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能够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潮流和对人才素质的最新需求,深化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
20221007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