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院校育人共同体的构建研究

2022-10-1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范湘涛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2期 本文字数:2671

  [摘           要]  从充分理解共同体概念的科学内涵出发,在高职院校的育人实践中,立足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通过顶层设计、话语体系、运行机制三个维度,构建协同协作、相向而行、互联互通的育人共同体。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2-0082-0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过长期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面对“时代之问”“教育之问”,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面临不少的现实困境。2017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后,“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理念。高职院校围绕着“三全育人”理念的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其立足于职业教育特点,通过顶层设计、话语体系、运行机制三个维度,构建相互协同、相向而行、互联互通的育人共同体,成为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办学目标的有效方案。
   一、高职院校育人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当前,学界并没有形成关于育人共同体的统一性定义,在育人共同体话语中,英、美等国的专家、学者将育人共同体话语与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进行阐释,围绕育人共同体形态展开,这一理解维度对我国育人共同体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只是国外的育人共同体研究倾向于关注大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参与育人实践活动本身的价值,而国内学者则侧重从育人的全过程中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等育人主体的协同作用,从而形成共同育人的合力展开讨论。随着研究的深入,各类育人共同体被提出来,在一系列概念、话语中表现出相近的理论旨趣,诸如德育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等,概念的泛化一方面源于共同体语义的价值亲和力(部分学者认为这种泛化是源于对共同体含混而空洞的运用所致),另一方面则源于共同体概念发展进程中,理解进路的多维性。
   (一)共同体概念辨析
   共同体这一概念是由西方思想家提出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家,他们从城邦的治理出发,认为维系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善,基于这一原则打造的城邦共同体具有永恒的正义。当然,这只可能停留在哲学家抽象的思辨中,趋向于一种“理想”话语。而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近代的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催生了市民社会的兴起,彼时的哲学家从国家政权组织、社会运行的正当性出发,对这种共同体存在的合法性经过了长时间的论证,从政治学视角论证了作为一种共同体的形成及其价值。
   而从社会学视角对共同体的讨论最为持久、深入。人类历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之后,脱离了神权统治的人类社会“重构”成为社会学家关注的焦点,,共同体理论便是这种“重构”中阐释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重要维度。基于德国古典哲学抽象思辨的传统,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从共同体与社会的对立意涵出发,对社会抽象出“想象的与机械的构造”意涵,批判性地解构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悲观预判了其社会前景,而将共同体看作是基于自然意志而形成的具有“真实的有机的生命”力量的有机体,在赋予了共同体的历史意义之后,提供了一种改造社会的未来进路。
   马克思在其經济学手稿中,从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实践出发,定义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共同体的不同意涵。在他看来,在整个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所形成的“自然共同体”在资本主义萌芽之后,随着雇佣关系的出现,社会生产扩大化,资本在全球暴力扩张,世界历史得以生成,这种“自然共同体”迅速地走向解体,在以私有制基础的社会“重构”中,西方思想家赋予了共同体基于市民社会理论的意涵,马克思将其称为“虚幻共同体”,因为在人类社会发展、阶级斗争实践的滚滚洪流中,生产的异化使人的真正自由无法实现,资本主义社会的“虚幻共同体”注定会走向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应该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通过革命的实践改造不合理的世界,建立一个区别于资本主义“虚幻共同体”的真正的“自由人联合体”。
   通过对共同体概念的辨析,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意旨的话语力量就在于将共同体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进程加以考察,并在这一进程中赋予共同体改造世界的现实价值。因此,育人共同体是顺应育人实践规律的、现实的建构过程,只有这样,才不会在纷繁复杂的西方共同体话语中迷失方向,因为“解释世界”从来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场方式,立足于实践,改造世界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二)高职院校育人共同体
   《纲要》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就育人实践而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仅专注于学生的岗位能力培育,更重要的是为谁育人、育什么人的问题。离开了这个理解,育人共同体的群体意识也就不复存在,育人实践就只能是基于制度要求的育人者个体德行表达。高职院校育人共同体的意涵,就是立足于高职院校办学育人的特点,从育人实践活动的本身出发,多样性的育人主体秉承共同的教育信念和育人共识,在育人实践中形成具有统一性、协调性的有机联合体,而共同的教育信念和育人共识就是育人共同体存在的价值基础。
   二、高职院校育人共同体的构建
   高职院校育人共同体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育人共同体作为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它的构建必须置于具体的实践进程中来考察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办学目标,无论是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参与主体的多样性,还是实现过程的复杂性,都彰显了育人共同体构建的不是一个简单联合体,而是围绕高职院校育人实践的价值目标,从基于共同价值的一体化设计出发,凝聚了参与主体的整体性力量,以明确的话语体系、完善的体制机制展开协同育人的有机体。

202210142316

相关文章:
  • 1 “双高计划”引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创
  • 2 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构建与
  • 3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4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机制研究
  • 5 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研究
  • 6 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人才的现实困境及破解策略
  • 7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智慧教务管理研究
  • 8 浅析高校教务系统建设过程及管理建议
  • 9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 10 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