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爱丽 阚占菊 辛巍巍 张淼 河北省“十四五”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强调,民生福祉达到更高的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更好地达到群众向往的幸福生活。所以,基于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实际、今后市场发展,积极探索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对策,进而推动人社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产教融合背景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2期 本文字数:2734
[摘 要]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进行协同育人,打破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中企业参与度不高的僵局,依据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实现就业质量的提升。首先介绍产教融合背景下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意义,接着分析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最后探讨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对策,可为相关部门以及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影响原因;提升建议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2-0097-03
河北省“十四五”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强调,民生福祉达到更高的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更好地达到群众向往的幸福生活。所以,基于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实际、今后市场发展,积极探索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对策,进而推动人社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意义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结合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逐渐开始尝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等产教融合的模式。业界相关人士注意到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并且开展了有关研究,根据一些相关案例,提出了问题以及改善意见,为河北省高职院校提高就业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了相应参考。虽然已有研究探讨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水平的策略,但是很少会深入、系统地研究产教融合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此次研究在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对全面提高河北省高职教育质量、就业质量以及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受大环境影响,就业市场环境不容乐观,一些企业还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就业的结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就业不易”和“招工难”并存,各个行业、专业人 才需求差异化较大[1]。如果不重视学生就业质量问题,不采取措施,学校发展将会停滞不前。此次研究是在深入理解产教融合的视域下,提出提高就业质量既可以推动经济复苏、发展,又能推动社会长远发展,为河北省民生福祉达到更高的水平奠定基础,为缓解河北省就业压力提供借鉴。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
(一)河北省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在产教融合视域之下,一些学校不重视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相关管理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二,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合理可行的人才培育机制,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没有得到进一步深入,跟踪服务不到位,在创业和就业方面缺少一定的支持。第三,河北省学生就业质量没有明确合理可行的管理指标,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就业指导方面有待加强,服务方面缺少一定的针对性等。
(二)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
1.毕业生个人的因素
首先,择业观念。这一影响因素涉及诸多方面,如期望值与个人偏好等。就业观念是影响河北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核心因素之一,若对就业期望较高,容易出现多次面试而无法就业的情况,继而打击其自信心。部分学生择业时,只想进入事业单位,进而降低了其就业机会。部分学生求职过程中会发生诸多不良情况,,如较为紧张、焦虑以及自负等,若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心理调适,则将阻碍学生顺利就业[2]。其次,就业能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并非仅指某一技能或者能力,其融合了多项能力。根据河北省相关研究显示,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有心态不正、不具备充足的专业技能、职业规划不清晰、缺少一定实践经验等。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提高职业能力。因为社会和市场对于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会面临一定的压力,所以要关注学生的个性能力,如承受力、应对紧张与冲突的能力等,否则会影响就业质量。最后,就业意愿。这一因素也会影响到求职结果,就业意愿相对强烈的学生会较早关注就业,会事先做好就业准备,平常会加倍学习,提高就业能力。而就业意愿不高的学生,对于学习以及就业表现得较为消极,有的临近毕业时还是无动于衷,多次找不到满意的岗位,最终回家“啃老”,如此的结果就较为糟糕。
2.河北省高职院校方面的因素
首先,专业建设。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河北省高职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就业机会。有关机构做出专业预警,指出每一年应该对专业开展评估,并且划分出红牌、绿牌等专业。绿牌专业是指就业率、待遇等相对理想的专业。红牌专业是指就业率、待遇等相对不太理想的专业。若读的专业属于热门以及核心专业等,则可供选择的就业机会会较多,就业质量就较为理想。所以,河北省高职院校应该制定并且完善专业动态调整体系,持续优化老专业、摒弃红牌专业,有效完成有关方面的衔接,如专业设置以及产业需要的衔接,在人才培养方面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方可达到共赢的局面。其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影响到就业,在政府出台有关文件之后,很多地方针对产教融合颁布了若干文件以及政策,掀起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浪潮,其中也包括河北省。河北省高职院校将校企合作看成办学制度,双方合作培养已成共识。河北省很多院校在建立利益共同体方面做足了功夫,逐渐构建合作长效机制,同时具备市场机制特征,产生了进一步合作培养的格局。产教融合进行得相对理想的河北省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创造充足的实训机会,并且教职工的参与也可以积累职场经验,有助于强化教学质量。相关调研显示,河北省某高职院校中有百分之九十的人认为,见习经历是决定求职结果的核心因素之一。因此,实施校企双制改革,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能促进一体化教学革新,给广大高职学生顺利求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就业指导以及服务。就业指导以及服务也能够直接决定就业质量,河北省部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相对薄弱,有的只是走走形式,就业信息缺乏对称,所推荐的岗位较少、质量较低等,这些现状的存在也能影响到就业质量。相关调研显示,河北省一些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不理想,不具备科学的就业指导,其也是影响求职结果的因素之一[3]。
20221014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