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常超英 姚成武 魏慧芬 孙玉文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2期 本文字数:2779
[摘 要] 进入新时代以来,
课程思政成为各学段、各
课程的热门研究课题、实践方向,也取得了不少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但是具体到某些地区某些高校,特别是高职类院校,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加之高职学生的特殊性,以致在其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还面临着种种的现实困境,课程思政效果尚待提高。学科的课程思政既是党中央的要求和期望,又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而满足国家未来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现实需要。因此研究、探讨、分析当前课程思政面临的实际困境,有助于实现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化,回应党中央的殷切期望,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的需求。以少数民族地区高职类院校为例,对高职院校素养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研究,为创新高职素养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做前期探索。
[关 键 词] 新时代课程思政;高职语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2-0115-03
一、引言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广泛影响,各高校均积极响应号召,开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度挖掘学科专业的广度、深度、宽度,并且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指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可见新时代下,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性。而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工作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核心价值观进行强化。那么在内蒙古西部地区,以鄂尔多斯地区高等职业学院为例,如何能积极、有效地将课程思政与学科专业知识或者公共基础学科知识恰到好处地相融,化解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在实践教学中的冲突,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于公共文化课程教学严重滞后于当前职业教育需求现状,作为鄂尔多斯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开展课程思政,在各学科专业中大力融入课程思政,不仅注重各类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输出,更需要把握好课堂这一主阵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而语文教学在课程目标、内容上与思政有着诸多重合、相似之处,从立德树人的大视域来看,,两者可谓同向同行,两者的培养目标都是为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因此,积极探索语文课程思政化的有效路径,发挥语文教学在课程思政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具有极强的现实需要,切实立德树人,育化人心。
本课题以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教学实践探索,旨在探索一条适合于西部地区高职语文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研究采用了案例分析法,通过实地调研鄂尔多斯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六大红的革命遗迹,将学生生活地区的真实历史植入课堂,将课程思政要素融入课堂。要探索课程思政化的新路,必先明确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基于此,我们分析了本学院的高职素养语文课程思政化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困境。通过实地调研,与一线教师、教务管理者、学生访谈,我们了解了本学院课程思政化在教学管理、实施层面和学生层面的现实问题,归纳如下。
二、本学院课程思政化中教学管理、实施层面的现状
近年来,就业一度低迷,市场人才竞争激烈就倒逼各类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要随着市场的指挥棒进行转变。尤其是工厂和企业对于一些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就迫使职业类院校培养人才时更加侧重技能、专业知识的训练,忽视了人文素养和综合素养的要求。因此一些院校大幅度减少了语文等基础性学科和通识性课程的设置,甚至有的高校根本不予开设,应付检查时,改变一下课程设置的计划和课表,导致学生重技能重专业、轻素养轻德育的现象出现。这些被忽略了综合素质培养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在后期职业发展时会受到制约和影响。
自课程思政提出以来,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倡导课程思政化建设。通过会议形式组织教师进行集体性学习,也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以赛促教,推动教学改革;同时在教师备课、考核中增加了课程思政的项目,要求教师在教案中不仅要呈现课程思政的案例或者思想,而且要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但是经验不足,尤其是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各专业、各学科,并未有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措施。总体而言,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语文的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材内容不统一
教材的版本,著者纷繁复杂,课程标准建设并不一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是五花八门,学术观点和学派也是百花齐放,语文教材可谓良莠不齐,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国家开始实行三科统编教材,就是要规避这一问题。然而在高等院校和职业类院校并没有统编教材,因此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式,落实的举措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实施规范。另外,针对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语文课程的教材较少,如何更好地将两者相融或者有效衔接的教材或者论著也较少。课程思政新理念如何切实地融入大学语文课程也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许多学者和教师都是在尝试变革,处于观念转变期。职业类院校教材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也缺乏一套兼具文学性、工具性、思想教育性、审美性的高质量的统一试行的教材,这严重影响语文课程人文性和思政教育双重功能的实现。在搜集的问卷中,你了解课程思政吗?似懂非懂的学生占比高达63.29%,不清楚的学生占比15.03%。另一个问题“你认为语文教学存在的情况是?”267名(77.17%)学生认为:语文教学内容与我的需要严重脱节,不能帮助我提高交际、写作、思考能力,也不能帮助我锻炼品格,培养健全人格。可见,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课程亟须提上日程。
20221014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