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思政教育途径探析

2022-10-2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丁姗姗 戴扬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3期 本文字数:2539

  [摘           要]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重中之重。高等院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与责任,思政课则是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主渠道。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改革创新应有的举措。
  [关    键   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3-0009-04
   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历史方位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在复兴路上仍面临着各种风险挑战和国内外复杂形势,非常有必要在高校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轨道行业影响力最大的高职院校之一,是长三角地区唯一一所轨道交通高校,学校每年会向全国各地铁路行业输送大量的铁路人才,因此,确保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的政治方向尤为重要。思政课是每个学校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要把握主导权,以思政课为载体,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来凝聚师生共识,夯实基础。通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思政课,把各民族师生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铸牢、铸实。
   (三)构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格局的重要命题
   “大思政”这一概念本身就具有系统性、发展性特点,思政课的理论内涵和知识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新的政策理论不断产生,一些不能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模式也在不断革新。高校思政课也一样,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理论的体系,需要不断融入最新的思想和政策,不断对系统进行丰富和完善。如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有效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夯实广大师生“五个认同”,如何带领学校各族师生凝聚共识、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都是高校“大思政”格局需要解决的重要命题。
   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挑战
   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学校从不同方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例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理论学习,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教学中,开设专题课,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通过座谈会促进各族学生交流、搭建新媒体宣传阵地等。通过学校各部门的不断探索,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若单独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来说,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认识站位有待提高,融入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我们对学校的部分师生开展访谈,共收回236份样本,访谈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师生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了解程度较高,听说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项工作,部分师生有参与过此项工作,大部分师生认为国家加强该项工作非常重要,几乎所有师生都认为自身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息息相关。
   我们与学校分管或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就民族工作的一些具体政策和规则进行访谈,发现有些干部和工作人员对民族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认识不到民族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还存在用老眼光看新问题的情况。有些教师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简单的学生工作,只需要上上课、开开班会、传达上级思想就可以。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学校没有针对此项工作做具体的规划,大部分内容是基于上级统战部门的硬性要求,在有些方面缺少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例如,没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中、没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教育创建相应的平台载体、没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提供资源保障。
   (二)融入思政课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
   通过访谈的结果,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表示愿意积极主动参与民族团结方面的相关活动,选修相关主题的课程。但就现在已有课程来看,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方式较为机械,多为在现有课程基础上单独添加的主题和课程。对原有教材缺乏梳理分析,将新知识、新理论巧妙融合并系统融入。现有的课程理论性较强,课程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有待增强,所以如何讲好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发展的故事是现阶段面对的一个重点问题。那么另一个重点问题就是如何去寻找和挖掘好的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资源、地方文化资源和学校自身历史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故事来源,需要花心思、费工夫从中提炼和转化。在课程的开展方式上,现有的教学主要依靠课堂教学、讲座等灌输模式,在实践活动上缺乏形式创新,没有将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相结合。
   (三)工作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力量较薄弱,各部門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人员较少,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对于授课的教师群体,未能定期开展常态化培训和考核,,导致教师对专业理论政策的掌握情况良莠不齐。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理论和相关工作的科学研究比较缺乏,已有的研究缺乏针对性和理论深度。学校与地方统战部门的联系还不够,不能将研究的理论成果应用于地方或学校的实践工作中。同时,在此项工作中,与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还有待增强,缺乏经验的传承和学习。

202210212201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