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职业院校教师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探析

2022-10-2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段冰滢 陈炼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3期 本文字数:2559

  [摘           要]  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充分调动教师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的导向作用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及对教师能力评价的数学模型进行探析,力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内涵提升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推动职业院校教师密切产学研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3-0005-04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国务院下发了多个有关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让我们清醒地看到,“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是职业教育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内涵发展的必要途径。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如何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机结合是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促进教师能力提升,推进职业院校内涵建设,迫切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并有效运行。
   一、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开展职业院校教师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评价的目的是激励教师开展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密切产学研合作,促进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双提升,推动院校内涵发展,提高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因此,评价指标选择要紧扣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要适应院校教师工作实际,要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同。基于此,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具体如下。
   (一)从政策层面探寻评价工作内容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明确要求:“职业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这一要求的提出实际明确了职业院校教师科研与社会发展工作的内容。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指出了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主要内容为:(1)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2)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3)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各类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4)实施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在企业中建立工学结合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面向在职职工开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快培养高级技工和技师,建设学习型企业。
   从以上政策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在于密切产学研合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开发等为主要内容,同时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培训鉴定工作。
   (二)结合教师工作实际充分调研,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作了教师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评价分类分层办法调查问卷及教师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充分整理调研结果,得到适应学院发展的较为合理的分类分层办法及指标体系。
   另外,構建科学、合理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并运行,建立相应的学校制度体系作支撑。学院出台的系列文件中,《科研工作量化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和《社会服务工作量化考核管理办法(试行)》,以适当的标准和比例对科研工作进行了量化。
   二、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职业院校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具体的原则,在科学原则的指导下保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一)系统性原则
   按照系统论思想的指导,在构建职业院校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指标的设置应该尽可能完整、系统,能清晰、明了地反映教师群体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在设计职业院校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指标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教学教研型、教学管理型、科研与社会服务型划分评价指标,然后对每个类型的评价指标进行细分,使各个指标之间既保持独立存在,又能够紧密关联,还能清晰反映教师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科学性原则
   在设定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过程中,指标的选择应该契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发展规律和基本需求,对教师队伍建设相关的内在联系加以分析,具备科学的含义和清晰的界限,形成完善而独立的内容,同时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对教师的本质属性、总体面貌等实施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估,能合理化地实践应用。

202210212201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