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课程思政视域下音乐通识课改革对学生的意义

2022-10-2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张鑫叶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3期 本文字数:2538

  [摘           要]  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旨在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深刻挖掘每一门课程中的思政育人作用。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高校音乐通识课和党史知识融合起来,将会为学生的成长带来深远影响,具有“1+1>2”的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音乐通识课;红色音乐鉴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3-0029-04
   一、实施课程思政的初心与意义
   (一)实施课程思政的初心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系统回答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旨在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深刻发掘每一门课程中的思政育人作用。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专业课、通识课、实践课等各类课程组成的思想教育矩阵,让当代大学生在学校时刻沁润于思想教育氛围之中。
   (二)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
   位于学校教育体系塔尖地位的高等教育,其教学目标区别于基础教育对受教育者基本常识和生活技能的普及。从国家层面看,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公民基本从事国家重要行业,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如果没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坚定的信念,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没有深刻认知并且对本民族文化没有自信,会严重影响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甚至还会阻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在高等教育層级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对国家而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如今网络、自媒体的发展使得我国思政教育面临更多挑战。如果没有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筑起信念长城,年轻一代很容易被网络负面信息“带节奏”,这也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然而,单凭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有限的时间以及比较单一的教学形式,,抵御“精神侵略”攻势的效果较有限。因此,深度发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巧妙设计教学、以德育人、润物无声,对新时代人才培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让他们知晓国家历史,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对国家制度、民族文化高度自信,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会盲目跟风,而是有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标准;即使将来走上国际舞台也能坚定自己的信念,拥有大国风范。而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更是时刻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的知识,让学生不断将其内化于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慎独”“终身学习”等良好生活习惯而受用终生,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使国民素质不断提高。
   因此,实施课程思政,不管是对学生个体还是结合新时代大环境,乃至上升到中华民族和国家层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音乐通识课设置的意义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而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高等教育各种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除了为学生开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以外,还要为学生开设通识课。目前国内大学阶段开设的通识课程主要有三个模板:人文类课程组(文学、历史等)、艺术类课程组(音乐、美术、书法等)、自然科学类课程组(生物、科学等)。三大模板通识课程的开设,基本可以满足、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全面塑造学生的人格,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保驾的作用。随着我国素质教育逐步完善和日益推进,针对“五育”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做出了更加专业和细致的规范,这其中仅针对“美育”一项就出台了多个指导性意见。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对学校美育教育做出更加明确和细致的指导。2022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又再次明确提出:“完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强化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在众多美育通识课中,音乐类通识课的存在是最有声有色有体验的一个部分。根据笔者的走访与调查,目前高等学校开设的比较常规的音乐通识课包括音乐鉴赏、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合唱指挥等。当然还有根据学生专业特点、音乐教师特长以及地方民间文化开设的比较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校本音乐通识课,如中共百年党史故事中的红色音乐鉴赏、音乐治疗初探、寻觅苏北地方戏曲等。作为一线音乐通识课教师,我们深刻明白美育对塑造人的重要性,当前随着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我们积极发掘音乐通识课中的思政元素,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的精彩故事结合经久不衰的经典红色音乐,形成中共百年党史故事中的红色音乐鉴赏课程,以充分发挥作为一门音乐类通识课的德育、美育双功能。
   三、“1+1>2”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等学校音乐通识课对学生的意义
   (一)从课程的思政属性出发
   本门课程是在经典红色音乐鉴赏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内容。以严格的历史发展顺序进行布局,巧妙地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重大决策等进行提取,以真实历史故事作为鉴赏材料的证据支撑,客观提供鉴赏材料所处的时代和人文背景。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欣赏音乐;在认知音乐的同时,加深对历史感性层面的理解。所以,本门课程既是一门音乐类通识课,更是一门党史思想政治理论课。

202210212201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