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专念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2-10-2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许丽伟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3期 本文字数:2503

  [摘           要]  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历时3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深入发展、创新性地开展工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专念视角下,教师可以打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多盲点和屏障,所以通过阐述专念的理论观点,旨在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性发展做出探索与贡献。
  [关    键   词]  专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3-0053-04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几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初步形成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各个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正在努力拓展和丰富四大方面的内容,在工作创新方面也在不断探索着,但如何创新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终是摆在心理健康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议题。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多个文件指导和规范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在2010年之后教育部又下发了多个文件,包括2011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2011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2018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些专门针对高校的文件的出台,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良好的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自身经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力度不够,创新性不足
   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一般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一般以理论课程为主,以实践课程为辅,虽然近几年高校各个专业都比较重视实践教学,但心理健康课程如何做好实践教学,仍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难题。一些高校把日常的心理健康活动融入实践教学体系中,但往往很难保证实际效果,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活动变成了只为了赚取学分,不能很好地体验活动自身的魅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如何增强实效性,让学生可以有学习、有成长,需要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形式或课程设计进行创新。
   (二)心理健康品牌性活动活力不足,学生体验性不够
   各大高校每年“3·25”“5·25”“10·10”等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都会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品牌活动,之所以说是品牌活动,是因为这些时间节点里开展的活动,有很多都是每年都在开展的,在学校有较高的知名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活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比如比赛类的活动,只有参赛者可以体验整个比赛过程,观看的人感受不多。所以如何策划出学生参与性强的活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心理咨询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近几年国家出台相关的心理健康相关文件,各个省市在心理健康与咨询工作的软硬件配备上也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心理咨询整体环境和人员专业素质的水平在不断提升。随着信息平台飞速发展,各个高校也在优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其中网络预约服务与咨询工作也在推行,尤其是在特殊时期,心理咨询形式更加丰富,个体咨询不仅能做面对面的咨询,还新增了网络咨询。可以说对咨询师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讳疾忌医,而是主动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需求量加大,这也对心理咨询师队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能否及时为心理咨询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督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模式比较固化
   从21世纪初高校出现心理危机事件以来,教育部及各个省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件中都强调了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工作,每年各个省市的高校都组织高校心理咨询师、辅导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培训,也相应出台了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文件,强化了高校各个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作用,树立全员意识和责任意识。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措施也在逐渐丰富与完善,比如各个高校都会采用新生心理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此外,通过建立“四级保健网”(学校—院系—班级—宿舍)来加强预警防控作用,通过实施“一人一档一方案”的制度,及时做好重点关注人员的跟踪指导服务。建立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畅通从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及时转介疑似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到专业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这些预防和干预措施已得到各个高校的普遍认同和效仿,但有一点值得反思,就是辅导员在发现学生有心理危机时,首先想到的是转介到心理咨询中心找专家看,或者直接转介校外的精神卫生机构的专家,好像出现学生心理危机只是专家的责任。因此,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形式和方法上也需要有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202210212202

相关文章:
  • 1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现状及实
  • 2 数字经济新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
  • 3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的文献综述
  • 4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内分层教学评价现状研究
  • 5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初探
  • 6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改革与实践模
  • 7 “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研究
  • 8 “职教”与“科创”互联互动研究
  • 9 “三全育人”视域下广西民办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文化育人
  • 10 “能源情怀”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育人过程的思考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