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许琼琦 甘世溪 黄娥慧 李雪锋 夏巨明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4期 本文字数:2518
[摘 要] 随着“新工科”建设模式的提出,为培养满足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
机械人才,高校
机械制图专业基础课开展思政教学改革。通过对机械制图学科地位和教学情况的分析,同时以“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为目标,完善机械制图
课程目标和能力指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项目,探索对应思政元素融合和教学方式改革,帮助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促进工科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达到共赢的成效。
[关 键 词] 机械制图;
课程思政;“新工科”背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4-0074-04
一、“新工科”与课程思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不断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迅速发展,这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以及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各大高校也开始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概念提出到实施以来,教育部为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的文件共识可以看出,我国各高等工程教育正积极探索“新工科”建设模式,以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型人才,打造工程教育强国[1-2]。
在“新工科”背景下,结合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素质需求,根据OBE成果价值导向,在课程建设和开展过程中,结合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重组和课程成效考核方式完善[3-4]。在课程教育实施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力求培养“新工科”背景下具有“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的机械类人才。同时,结合工科专业特点,健全学生人格,加强客观自信、沟通协作、积极主动的性格养成,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正确的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教育。
为培养“新工科”背景下,适配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新工科”建设和思政元素的融合,将注重工程和技术的最新成果、行业对人才素质培养的最新要求等引入教学过程,更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5]。机械类专业为代表的“新工科”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助力区域企业转型升级,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相关的机械类基础理论学科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二、“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
高校培养和输出人才应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地方特色产业需要相结合,深入企业着眼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寻求适合的合作企业。以往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尤其是本科类院校,多以企业面临的高精尖难题为共同切入点,进行项目合作研发,以帮助企业进行瓶颈突破,从而提升地方企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进步。为了培养符合“新工科”背景下建设要求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高校工程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目标的优化,针对企业人才需求,深入生产制定更为合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
各个高校在学生的培养合作上一度提出“订单式”人才培养,但是更多的局限在高職的培养上[6-7]。在本科培养层次,“卓越工程师”的引入,一定程度上紧密提升了工程类学生的企业实战能力,为后续适应工程技术型人才的输出探索出了新的道路[8-9]。但是,随着“三全育人”提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在学生步入高校时,应在重视其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保证学生的思政育人工作。从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可知,企业所需的高质量人才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自我学习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同时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价值观,更应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团队精神,能够具有客观自信、沟通协作能力、积极主动的意识、责任担当。
三、机械制图学科地位和机械制图的教学情况分析
机械类专业是传统的工科专业,在该专业的课程学习中,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课程都是该专业必修的机械基础核心课程。其中机械制图是最先开设的课程之一,是学习后续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必修技术基础课,在学生的专业养成和育人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先导地位。机械制图是探讨绘制工程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涵盖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和较多的实践能力训练,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现状分析
教育的初心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是国家后续发展建设的重要阵地,专业教师的责任尤为重要。本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专业课程教师要恪守教育初心,深入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和育人方式,而非停留在单纯的知识输出上,在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上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同时要为工程技术人才的精准输出做出更多的努力。
1.教学和科研分割现状
由于高校教师的科研和考核制度不完善,一些专业教师的主阵地仍然在科研创新和项目研究上,所以逐步出现了回归教学的声音。那么,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职能是否真的需要明确主次或者分割而论?这就需要从两者的本质出发,教学和科研最大的区别可类比实验和试验的区别,也就是已知和未知的区别。在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的并非是科研或者教学的主次,而是要引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未知,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探索能力,让教学和科研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得以完美的结合。
20221021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