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胡文生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4期 本文字数:3287
[摘 要]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其最大特点就是直接面向社会需求,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现阶段高职教育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学生来源方面,既有高考考生,,又有中职中专的学生,还有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及新型农民工,学生来源多样,必然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自主能力、技术能力等不一样,无形中会增加高职院校
班主任管理学生的难度,这就需要承担高职院校
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和业务能力的学习,从学生的学业、技能、习惯养成、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形成等多个维度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在扮演管理者、教育者、引导者过程中,引导者角色可能要更加突出,在面对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复杂性上,班主任作为引导者,既要确定共性的引导目标,又要确定个性的引导目标。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班主任;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4-0094-04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院校的社会职能发生了较大变化,现代大学的职能不再局限于人才培养单一目标,而是演变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职能,而人才培养始终是现代大学的首要职能。我国各个层级学校的办学过程必须始终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路线,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高等院校也不例外。高等院校在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上的口碑、对社会贡献程度都是考查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无论是专任教师还是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辅导员都应该时刻思考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积极参与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当中。而在高等教育所有的从业人员中,班主任、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表述部分肯定了辅导员、班主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文件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这份文件多次强调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指导、引导作用。对于高职院校的班主任来说,任务更加艰巨,因为高职院校招录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既有通过高考途径考进来的学生,又有职业中专、职业中学、技工学校通过技能大赛或其他形式考核进来的学生,甚至还有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及新型农民工所谓的四类人员通过单独招生的方式进入高职院校。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农民工这类学生群体自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较强,但学习能力有所欠缺,有待提高,而通过高考方式进校的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但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弱,解决困难的手段不多,得抑郁症的学生多半出自这部分学生,从职业中专、职业中学、技工学校来的学生技术能力强、动手能力强,但理论学习有点吃力。面对如此复杂的学生组成,高职院校的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就需要多下功夫,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多面手,相对普通高校的班主任,高职院校的班主任需要花更多的心思研究各类学生的特点,在学生整个培养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国家层面上,高职院校班主任的责任重在“落实”,主要承担立德树人的重任,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承担党的教育政策、教育方针落实的重任。在学校层面上,高职院校班主任的责任重在“协调”,协调好学校学生处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及时帮扶贫困学生、针对心理异常学生开展心理疏导等工作,协调学校教务处抓好学生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养成等工作,协调学校保卫处确保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网络诈骗,协调学校后勤处确保学生吃、住、行等方面的安全,协调学校招就处确保学生能享受国家及学校的升学、就业的政策红利。在学生和家长层面上,高职院校班主任的责任重在“沟通”,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班上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及时鼓励学生更上一层楼,高职院校的班主任不仅要与学生多交流沟通,还要与学生家长多交流沟通,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能快速了解自己的学生,快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高职院校的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三年,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可以说大学生毕业后不一定记得任课老师,但是一定会记得自己大学时期的班主任,班主任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为了给学生一个积极的、正面的影响,高校班主任應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即班主任应该是学生学业上的引导者、技能上的指导者、习惯上的监督者、思想上的引领者。
一、班主任是学生学业上的引导者
“引导”一词在百度百科中解释为:“是指带着人向某个目标集体行动,通过行为帮人走出困境。引导者总是在被引导者的前方,可以是行为、动作上先进,可以是思想上先进或技术上先进,等等。引导者处于主动位,被引导者就是处于被动位置。但又跟驾驭不同,驾驭者总是在后边,更不是凌驾于马背之上。”如何引导、从哪些方面引导是新时代高职院校班主任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正如文献[2]概括那样,学业引导就是指高等院校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等相关规定,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资源,综合考虑学生的教育背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给予在校学生专业性学业引导,解决学生学业上的疑问和困难,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身学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到高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学习知识,但是刚进高校的大学生,由于刚从紧张、繁忙的高中阶段或中职阶段来到相对自由的大学校园,学生自主分配的时间增加了,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也与学生原来就读学校的管理方式不一样,学生可能还习惯于以往的“填鸭式”知识灌输的学习方式,无法适应大学阶段的教师课堂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如果这个阶段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很多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应,由于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增多以及高职院校教师不会对学生进行24小时全天候的监督约束,会导致很多刚进入高校的学生感到很迷茫,长此以往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大一阶段是高职院校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学业引导的最佳时期。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以及素质要求、能力要求,高职院校班主任应仔细阅读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配合教研室主任向学生介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以及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及早明确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有条件的情况下,班主任应该与核心课程的上课老师一起给学生介绍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使大一学生能及时了解该专业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前后如何串联在一起,哪些课程比较难,如何对这些核心课程进行学习等,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了解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好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有些学生高考志愿填写失误,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利用学校相关政策为他们提供转专业的引导服务或者引导他们修学相关的第二学位,或者通过自学考试的方式取得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证书等。
20221021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