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新时代劳动观以及对当代青年的意义

2022-10-3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苏晓丽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4期 本文字数:2954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传统的劳动观也随着社会历史和现实国情的变化具有了时代特色,形成了包括劳动主体观、劳动价值观、劳动幸福观、劳动精神观、劳动教育观等内涵丰富的新时代劳动观。新时代劳动观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劳动思想的深厚精神滋养,又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获得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劳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新时代劳动观对于当代青年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积极投身劳动实践,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  新时代劳动观;内容;理论来源;青年;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4-0142-04
  近些年来,受市场经济和外来价值观的影响,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社会风气受到了挑战,社会上一些青年存在不重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歧视劳动者等不正确的认知和行为,出现了“葛优躺”“佛系青年”等不该有的状态。甚至想着不做事或者少做事,通过“歪门”“捷径”等方法获取利益,严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具有不正确的劳动观息息相关。作为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懂得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必要条件。新时代劳动观是根据时代特点和现实需要所形成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劳动思想,学习和理解新时代劳动观对于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劳动观的主要内容
  (一)劳动主体观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新时代劳动观的根本立场,新时代劳动观仍然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是新时代的劳动主体,人类历史的长河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是无数的劳动者辛勤劳动和不懈追求的结果;中华民族能够战胜种种磨难并取得一系列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顽强拼搏、接力奋斗的功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和向着中国梦的进一步迈进是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成果。
  人民群众中的广大青年是劳动的生力军,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广大青年要激发自身的朝气和活力,多一些主人翁意识,肩负起责任感和使命感,紧密团结,齐心协力,才能汇聚起强大的力量。
  劳动需要依靠人民,同样劳动也是为了人民,劳动来源于人民,劳动成果也要让人民共享,要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心、放心和幸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动力,更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二)劳动价值观
  新的历史条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劳动价值观。一餐一饭的收获、一砖一瓦的铺就,都离不开劳动,劳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劳动对于个人、国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从对个人的价值来看,劳动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在《人的条件》一书中,强调“每个人的自然成长、新陈代谢及其最终的死亡,都受到劳动的制约,劳动控制着人的整个生命历程”[1]。劳动能够满足个人生活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精彩的生活不能凭空产生,而是用自己的劳动踏踏实实奋斗出来的;理想和目标的达成不是想出来的,而是靠一点一滴的汗水和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当代青年应该抓住时代提供的机遇与舞台,在劳动中展现风采,感受快乐,通过劳动去实现自身价值和个人梦想。从对国家的价值来看,劳动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正是因为亿万劳动者挥洒的辛勤汗水和奉献无私无畏的人生芳华,我们才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并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停止劳动,都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任重而道远,广大青年应该在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无上荣光。
  (三)劳动幸福观
  幸福劳动思想在新时代劳动观中处于关键地位。幸福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生活状况是否满意的一种包含生理和心理的体验。但不管是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的满足,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劳动、时间、精力。在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下,有些人认为不劳而获就可以收获幸福,于是在慵懒无为中与幸福失之交臂;有些人认为只要有金钱就能幸福,从而陷入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泥潭中不能自拔;這些错误的幸福观不会使人真正拥有幸福。真正的幸福是通过劳动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们在劳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被异化的劳动只是一种满足生存需要的手段,在此过程中劳动者成为“单向度的人”。理想的劳动是能够在改造客观事物和现实社会的过程中超越单纯追求生理和纯粹物质层面的满足,使劳动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层面的意义。虽然目前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还不够强,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但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成果由劳动人民共享,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广大劳动者创造了实现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广阔空间,广大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收获自我满足感与幸福感。
  (四)劳动精神观
  劳动精神观是新时代劳动观的重要内容。劳动需要精神的指引和激励,尤其是现在物质相对丰裕和生活比较安逸的时代,人们越有可能失去劳动给人带来的精气神。新时代的劳动观倡导积极向上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这些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宝贵的财富。劳模精神是我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集中体现,一批批优秀的劳动模范为广大劳动者树立了标杆。当钟南山乘坐火车餐车只身奔赴抗疫前线;当张定宇拖着病弱之躯在医院里奔走;当张桂梅步履蹒跚在讲台上教书育人……一幅幅劳动人民的画面,彰显着劳动的神圣与美好,也展现了劳动模范的崇高与伟大,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是广大劳动者学习的榜样,劳模精神也是催人奋进的强大动力。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在为理想和目标打拼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热爱劳动的精神品质,它不仅仅要求投入思想上的热爱,还应该切实地践行在行动之中。工匠精神渗透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从鲁班刻凤、庖丁解牛到“两弹一星”、高铁动车、航天飞船无不体现了精耕细作的劳动态度和匠心独运的工匠精神。所以,新时代劳动观主张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这些精神,它们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斗和前行的精神动力,是凝聚广大劳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202210302115

相关文章:
  • 1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 2 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办法探讨
  • 3 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 4 英语绘本在小学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5 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6 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初探
  • 7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
  • 8 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对策
  • 9 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案例研究
  • 10 前置性学习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