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方亚君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5期 本文字数:2495
[摘 要] 人力资源管理是兼具专业性与应用性的专业学科,对学生的实操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因而此专业人才培养应以职业技能强化、实践能力提升以及就业能力提高作为重点。然而目前许多学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实践教学不够深化问题最为突出。因而需要通过可行性的改革措施实施,化解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面临的缺乏明确的技能培养目标、师资知识结构不契合实践性教学要求、课堂教学方式陈旧且教学不够深入、缺乏充足的实践教学场地等方面问题。为此,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革优化策略,旨在基于校企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清晰的思路及可行的路径。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5-0138-0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高校需结合现代企业的岗位需求,在高校中深化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工学交替方式,引导更多企业相关人才走进校园,成为高校学生专业实践指导教师,并为教师及学生走入企业实习实践提供机会,从而培育出契合企业岗位需求及人才任用标准的应用型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此课程应用性极强,为此,需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市场需求,基于校企合作的形式实施课程教学改革,通过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师资优化、实践教学深入开展、实践教学基地打造等多元举措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进而实现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育目标。
一、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技能培养目标
专业教学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一些高校未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及就业后岗位的胜任能力纳入考量,因而导致学生能力与岗位难以顺畅衔接。企业在招收人力资源专业人才时,更注重业务技能及实操水平,然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时,往往是以专业理论知识作为重点,未能体现实务技能目标,由于人才培育目标定位不够清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侧重理论、忽视实践,不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契合,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面临困难或就业过程中对岗位的胜任能力不足。
(二)师资知识结构不契合实践性教学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多是没有企业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这些教师自身理论基础较为深厚,但缺乏企业工作实践经验,不具备亲自动手实操能力。加之教学任务繁重,还需承担相应的科研任务,因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自主提升实操技能,并且学校方面并未针对教师实践技能提升制定出可行性的激励评价机制,对教师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驱动性不强,因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师资团队在专业实践指导方面相对薄弱,致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达不到企业需求标准。
(三)课堂教学方式陈旧且教学不够深入
目前,高等教育中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提出新要求,然而却由于教学条件、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多方面原因限制了新型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校企合作以就业实习为主,未能将企业岗位需求有效融合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开展教学,未能结合社会发展更新优化知識内容及实践技能,学校及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深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开展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仍以教师作为主导,面向学生单向传递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内容,课堂教学互动性不强,师生沟通交流不畅,并且未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因而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四)缺乏充足的实践教学场地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有校内专业情景模拟教室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两种实践教学方式。然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这两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均不够完善。部分学校的校内专业情景模拟教室规模不大、缺少专业性的设施设备,并且未能及时更新、优化模拟软件。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特征的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接纳量较低,校外实习实训主要是参观企业实践岗位,难以通过真正的实操实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水平,并且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因而校企之间的合作层次不够深入,学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适应工作,因而难以创造较高的价值,而长期实习则会导致教学计划难以完成,因而,校外实训开展难以深入。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基于校企合作这一背景的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结合学校、企业以及学生各自的需求,打造一个三方共赢的教学机制。要实现企业及学校的合作共赢,双方需共享智力资本,通过教师到企业挂职、企业专业人才担任学校实训指导教师,或是由学校团队科研攻关企业所提供的人力资源项目,基于学校及企业人力资本整合促进学生师资水平及企业人才能力的同步发展。同时,应注重构建学生、学校及企业的三方共赢机制,即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企业人力资源队伍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就业,通过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基于技能大赛、订单式培养等方式,构建三方合作互助的共赢机制,从而助力课程教学的成功改革。
(一)基于就业导向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2022103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