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悦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5期 本文字数:2563
[摘 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使人之所以为人”的教育,其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体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当代
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人文素质教育不是碎片化的知识技能教学,而是一种综合教育、内在素质教育、家国情怀教育以及人格教育,应转变知识本位的教学方式和课程体系。探讨贯穿人文素质教育全过程的着力点,总结教育工作者在实施过程中为素养而教的原则及路径,以提升当代
教师为素养而教的理论认识层面,传承发扬优良人文素养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内涵及精神底蕴,促进育人方式的转变,进而促进当代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化和多元化。
[关 键 词] 当代教师;人文素质教育;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5-0166-03
一、当代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研究
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人文素質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又表现了民族中个体综合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文素质为使命的教育,注重形成人的健全特性和社会发展需要,学界将人文素质分成四个方面:人文知识、人文理念、人文方法、人文精神。[1]当代的人才培养不仅限于提高专业技能,还要契合时代和社会的需求。教师也由为知识而教转向为素养而教,让学生体会、
感受,将人文素质内化于心,历经发展衍生出以下几种内涵。
(一)人文素质教育是传授知识技能、进行创造性教育活动的综合教育
我国学者徐玲将人文素质教育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人文和科学知识的学习。二是人文精神的传承,人文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包含强烈的民族特色,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三是以体验式活动为中介的人文实践活动,从做中学。[2]还有诸如谈新敏等学者将人文素质教育细化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艺术情操的教育。李建文、范思立等学者将人文素质教育总结为知识、修养和综合能力的应用以及心理上综合的体现,都能体现人文素质是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正确“三观”的综合教育。
(二)人文素质教育是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发展和探寻本质的内在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一种内在品质,可以充分体现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气质、修养等,体现人的行为规范、精神价值取向及追求,并影响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3],通过对人的价值、人的追求、人的本质的探寻,以此促进人的自由发展以及自我完善,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也体现了人文精神和人生态度。中华文明的独特教育传统内在精神和素质至今仍影响中国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及行为的判断。从马斯洛的需求原理也能看出,人的最高追求实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内在本质的追求。
(三)人文素质教育是对社会的责任感、民族的担当感和共同体归属感的家国情怀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人文素质教育的水平决定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文化水平,决定了国家重大战略的实现。人们对家国情怀的传承、认同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这种对社会的责任、民族的担当和共同体的归属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使命感,使人文素质成为可认识、可表征、可衡量的人文行为。这种可视化的行为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提供诸多便利,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产生由内而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为社会多做贡献的担当感、促进祖国统一的民族责任感。
(四)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使人之所以为人、熏陶素质、修养品格的人格教育
教育者教育的是有人格、有品行、有情感、有思想、有精神的人,使受教育者在追求人文精神和专业气质、熏陶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的同时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发展。这种强调人格的教育是以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为培养目标,以完善人格为宗旨。以人文素养促进人格教育,教会受教育者做人有德、做事有才。这种定义也契合了我国古代儒家教育重视教人、做人的传统使人产生了更为复杂的情感,正确的“三观”是成为“人”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教师为素养而教的着力点
就综合教育的内涵来说,教师在实施具体的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需要确立完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创设环境、因势制宜地融入地方特色,在课堂中营造人文教学氛围。[4]通过传授文史哲、真善美等基本人文知识常识,结合正确的“三观”教育和创造良好的环境等多种教育途径,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促进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以此来引导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陶冶情操,将人类优秀的成果内化为自己的实践和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提升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就内在的素质教育而言,人在与人、与社会、与自然交流的过程中会注重自身的内在素养,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过什么样的人生。陶渊明有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人文素质相对于科学素质来说更关注“人”的样子。教师在关注自身生存和发展、追求崇高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内在的素质教育,对未来发展方向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对生存状态有更为真实的体验,对意义和价值的追寻有更为透彻的领悟。同时耳濡目染地向学生传达信息并通过自身可认识、可表征、可衡量的人文行为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和人生态度能够促进学生内在素质的健全,能够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更好地洞察人生、净化心灵,理解个体的人生价值与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5]
2022103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