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陈静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5期 本文字数:2814
[摘 要] 教科研项目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综合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对教科研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提高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教科研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教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间接阻碍高校教科研水平的进步,就高校教科研管理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高校教科研项目管理效率。
[关 键 词] 高校;教科研项目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5-0175-03
教科研项目管理是科研课题从项目申请开始,经过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过程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的教科研水平是衡量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是让学校保持稳步向前的核心竞争力,而教科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教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影响的。现阶段,高校项目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探究目前面临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科研管理水平和科研实力,对高校的教育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教科研项目管理的意义
加强高校教科研项目管理,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科技发展整体水平。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是各种知识交汇融合的地方,更是承担各类教科研研究项目的高地。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各类新兴技术理论不断涌现,在此环境下,加强高校教科研项目管理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指引及后备支撑,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不断优化教科研项目内部资源结构,为科技成果高效转化铺好基石,保持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高校科技的整体发展水平。[1]
二、高校教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教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粗糙,不够精细
高校教科研项目实施的动态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环节,即前期申报、中期检查、后期结项,这三个环节有着明显的时序性,在管理模式上目前还是采用计划管理和成果管理的传统模式,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因多种因素干扰未能适应新形势而及时调整管理模式,从而还存在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诸多问题。
首先,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缺乏申报门槛限制,特别是合力优势未形成情况下,无法达到相关要求,选题研究设计不到位,导致申报课题缺乏特色,课题论证不准确以及精炼目的未实现等。同时,在成员组织及申报表组织等方面也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另外,目前的管理模式仍以目标管理为核心,轻视了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以至于出现重立项、轻管理的局面,一旦立项,后期跟踪管理相对缺乏,整个过程管理相对粗糙。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首先,在项目前期申报过程中,各学院负责人对项目申报指导力度不够,申报人对申报指南研读不够充分,只是进行例行申报,对自己申报的项目没有详细的规划,申报书的撰写不够科学规范,没有清晰的建设目标,从而导致项目申报质量低下,缺乏创新;另外,高校教科研项目管理预算编制及执行不规范,高校教科研项目在申报初期,申报人员缺乏较为科学的编制和执行预算的综合管理意识,只是凭借感觉或者经验进行申报,并无较为全面科学的依据,只是表面上符合申报的要求,但是实际的研究开展过程中并未按照申报预算安排,以至于打破了预算要求,失去了预算项目的申报作用,经费管理出现问题。其次,在项目中期建设过程中,项目负责人研究积极性不高,出现重申报、轻研究的局面,而组织申报单位又缺乏相应的监管力度,对项目进展过程详细状况了解不充分,两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以至于结项时出现成果质量不高,或者延期结项,有的甚至无法结项的状况;另外,在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中,项目管理会受后续管理部门、项目类型、其日常科研项目支出报销管理环节漏洞、科室联动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其与经费管理出现严重脱节的问题,并且财务审查与预算编制相背离,制约了科研经费功能的有效发挥。最后,项目结项时对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创新性缺乏关注,出现重申报轻结项的局面,目前的关注点更多在是否结项这一结果以及结项的数量,忽略了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但是教科研项目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相应的价值,目前的管理模式制约了成果转化率的提升,阻碍了高校教科研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高校教科研项目管理缺乏科学高效的管理工具
目前高校教科研管理手段比较陈旧,缺乏科学高效的管理工具,对教科研信息的管理和统计依旧是通过手工整理或计算机单机工作,这种统计方式首先使得工作效率低下,需在查询工作中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并且容易出现错误。另外,这种对科研项目信息落后的管理方式,会导致信息更新缓慢,并且无法实现科研数据共享,科研人员无法及时了解自身的项目进度,各级领导和科研管理部门无法掌握最新的科研情况。这种手工管理的方式带来的另一个弊端就是拖延了项目整体进度,在需上交中期检查或结项材料时,因缺乏信息平台的时间节点管理,部分科研人员会延迟上交材料,项目进展战线拉长,从而影响整体的进度。随着高校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各类科研项目越来越多,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会拉低高校的整体教科研水平,制约高校教科研能力的提升。[2]
(三)高校教科研項目管理过程中奖惩制度不够完善且执行力度较低
高校都有一套针对科研项目建设的较为完整的奖惩制度,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是,奖励制度比较单调统一,缺乏针对性和激励鼓舞作用,惩罚制度没有按照要求执行。因奖励参考的标准只是结项与否,忽视了科研成果的质量,没有按照成果质量的等级来分配,长此以往,比较优质的成果得不到额外的鼓舞,会导致科研人员积极性降低,对科研项目的创新性不高,同时也会助长部分科研人员将科研项目当作工作任务来完成的风气,而忽略教科研项目的本质。在教科研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惩罚制度大多没有按标准执行,对于多次延期项目并未给出相应警告,对于已经超过建设年限仍未结题的项目并未采取惩罚措施,对于结项成果质量较差的项目并未给出明确说明,这种处理方式,导致大部分教科研人员对待教科研项目的态度随意,不够严谨,,制约着高校教科研水平的可持续性发展。[3]
2022103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