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杨苏立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6期 本文字数:2699
[摘 要] 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大数据的云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教学是当代教改的必由之路。以高职院校的教师口语课程为例,探讨教师如何依托线上教育平台并利用各类网络教学资源及辅助工具,突出课堂的双重要素,即以“教师引导”和“学生本位”互为相长的教学理念。希望以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平台,以职业教育改革为契机,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提升教师口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6-0128-03
一、SPOC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SPOC的全拼为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这是一种现代课堂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这种教学模式无论在理念上还是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创新。SPOC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在线云端平台,把微课、小班教育等融合在一起,达到线上线下融会贯通的效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环境等限制,利用星星点点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再受学习场所的限制,也不再受单一学习模式的禁锢,提升了教师上课的可操作性,让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个适应现当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潮流的模式。虽然基于大数据的教学早已有之,但是其在职业教育课堂的教师口语课程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它依托强大的互联网平台,把现代的线上教学和传统的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这两种模式互相交汇,互相融合,互相贯通,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渠道不再受传统诸多条件的限制,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水平。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提出,完全突破了传统教育教学的窠臼,课堂开始从“填鸭式”向“群英荟”转变;从“一言堂”向“一起说”转变;从“一枝春”向“百花放”转变。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教师充分挖掘“学生本位”课堂的内涵与意义,利用丰富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因材施教,进行差异化教学。教学相长,完美融合,无缝对接,形式多样,全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师口语教学设计
本文以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教师口语的教学为例,对依托各类网络学习平台开展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情境案例教学进行实践探索。
(一)课程解读
教师口语课是一门公共课。当代社会,语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从“小小主持人”到“演讲与口才”“超级演说家”,全社会都非常重视口语能力的培养。我校是一所高职院校,师范学院是其较大的院系,培养的学生未来可能会成为各地区的小学教师。小学时期是语言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对小学老师的语言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校开设教师口语课程主要是为了提升这些未来小学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这些学生毕竟是高职学生,虽然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却因为基础薄弱,自信不够,课堂上很难与老师互动。所以,这一门需要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基于此背景,我们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让学生进行线上学习,让他们不必直面教师,而是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去反复研磨,认真思考。同时,我们也会兼顾使用钉钉、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辅助。目前,该课程针对我校学生开放,学生通过账号密码登录学习,这门课程也是我校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截至目前,学生的访问量已经突破636.5万次。
(二)课程设计
教师口语是语文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我校语文教育专业是江西省“双高”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也是江西省高职院校优势特色专业。普通话水平的达标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本课程的重点教学目标。该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理论指导、实训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线上下交互、课内外融合”的教学组织模式,依托“五位一体”的综合实践平台,使学生在“自我学习”“小组合作”“实践提升”“岗位对接”的过程中全面提升教师职业语言素养,不断增强语言艺术实践应用能力,实现一专多能。
(三)课程资源
教师口语课程串联线上与线下学习,衔接课前预习、课中讲解和课后复习各个教学环节,联通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打通师生全程化互动渠道,建立能力提升的丰富载体,强化知识、技能、实践各个环节的多措并举,实现课堂学习、毕业实习、实践就业的无缝对接。
在平台上,我们配套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优秀学生的展示,为学生学习、训练提供借鉴,,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教学效果的持续提升提供保证。
三、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师口语教学实施
我们的教学过程基于教师口语的目标任务,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设计活动方案,开展训练实践,渗透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专业性与趣味性平衡、思政性与信息化并存的高效课堂。
(一)數据支撑,精准把握学情
该课程教学对象为语文教育专业高职一年级学生。我们以一个班为实验对象,开展了课前调查活动,结果显示:35.8%的学生对朗读有兴趣,但自觉开展朗读活动的学生数量较少;78.2%的学生认同流畅之于朗读效果的保障意义,但朗读的流畅度有待提升;学生有掌握朗读技巧的强烈愿望,但因为缺乏朗读指导和朗读实践,朗读水平参差不齐。另外,我们在数据平台了解到,通过前一个模块普通话语音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规范发音和气息控制的基础,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但情感的理解与呈现能力还有待提高,技巧还有待掌握运用,实践还有待深入推进。我们通过调取课程平台的成绩、课后作业、各类调研调查、学生投票等相关数据,让学生在线上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开启一段“沉浸式”学习体验。
20221106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