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徐淑君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6期 本文字数:2862
[摘 要] 护理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要有较强的人文关怀才能胜任护理工作,将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是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基于此,简单阐述
课程思政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分析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出现的问题,并围绕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6-0167-04
在全阶段的教育教学中,课程思政理念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已经是必然趋势。在医学类的专业课程中融入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加强了对医学生职业医德的教育,培养了医学生作为医生的职业操守与职业素养。同样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对培养护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有积极作用。
一、课程思政在基础护理学中的应用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始终把立德树人当作核心部分,将其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全员教育、全面教育。而课程思政教育便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增加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思政能力与综合素养。结合思政教育育人理念,将课程融入知识传授或实践操作的各环节,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明晰人生价值,为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培养优质护理人才。
要进一步落实有关的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我国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理念,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容整合至基础护理学课程任务当中,以帮助学习者在掌握理论方法、提高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创新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提高自我职业技术素质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的理念,是每一位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永恒的实践教育课题。
(一)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也是一门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课程,是护理课程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在高校中,每一门专业课程都有不一样的知识内容体系和课程特点,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与专业课程相融合不仅要做到与课程互相内化,还要挖掘这个课程中独特的思想内容与学科素养,同时还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不同课程的思想内涵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多角度育人的理念体系,在专业课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与思想政治水平[1]。基础护理学教学能够让学生学到护理专业知识,学会护理基本操作技能以及护理专业的职业态度,与课程思政观念相融合后还能帮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护理专业的性质,帮助学生树立和养成正确的专业素养,从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身为医护人员的高尚品格,让学生从护理思政中理解护理在医学界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工作给予一定的思想观念渗透,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医院中实践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将课程思政理念与基础护理学专业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护理操作能力与护理职业的综合素养全面共同发展。护理学基础课程包含护理方面的基础性的知识和基础性的操作方法,护理专业知识本身存在较强的实用性。教师进行基础护理教学时,应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教学目标,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对患者伤病症状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教师通过对基础护理学课程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与教学相融合,引导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感受护理职业的理念,通过换位思考感受患者的情绪,进而产生人文关怀的职业态度。通过思政教育,,让学生产生职业担当的医护情怀,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努力学好护理基础知识,掌握护理基础操作技能,将患者放在第一位。通过融合课程思政与基础护理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护理情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基础护理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出现的问题
以“硬技能”为首的传统护理教学方法使护理生依靠肌肉记忆进行实践操作及演练,缺乏对护理的逻辑思考能力与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在实际护理病人时很难做到灵活应变。而在护理生遵循机械地模仿实践操作、枯燥的循环反复同一过程时,将学生置于实训操作学习的被动状态,很难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逐步使学生丧失对护理的积极主动性。
(一)教师缺乏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
目前,院校特别是中高职学校的师资状况需进一步提升。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民办院校规模日益壮大,护理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思政教育觉悟不高、思想教育创新能力不高、对社会政策理论的了解与认识受局限等情况,因而无法把思政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更加透彻地整合起来开展课程教学。而由于教师承担了日益严重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任务,部分教师甚至还承担了社会责任与行政职务,因而无法腾出大量业余时间备课、搜集历史事例、开展课题教学研究,由此造成教師所授的思政教学往往对教材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其后果自然是内容枯燥乏味,学生较难掌握,从而与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不符。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没有认识到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与重要性,在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并不重视,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护理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但是没有专业的职业道德理念,学生对护理职业没有较强的认同感,对患者也缺少最基本的人文关怀以及关爱之心。一些高校的基础护理学教师是医院内的护士,导致教师在教学时更多是以自身的护理经验为基础进行知识教学和专业教学,学校也没有组织专门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课程培训,这就导致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一些高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和设置护理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环境,学生往往是在专业前三年内学习护理相关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在最后一年进入医院或者相关行业参与实习活动和临床。因此,在学校中,学生学习护理知识与护理的临床经验大多是来自教材与教师的教学资源,学生并没有机会真正接触医院环境,也没有在临床实践护理知识与操作的机会,即使在实训教学操作中也只是机械地把护理模型当作没有情感的模型,并没有把模型当成真正要护理的病人,导致学生没有办法将自己完全带入护理角色当中,从而压制了学生护理专业素养的提升。
20221106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