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黄颖晓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8期 本文字数:3015
摘 要:主要从“双减”政策下项目式学习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进行阐述说明。在当前“双减”政策的全面颁布与实施的背景下,怎样在教学中减轻学生的负担,并且又可以实现实际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当前中
小学的主要问题。在现阶段的小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双减”政策的提出需要保證阅读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积极创新与改革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在阅读中全面引进项目式学习。项目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提升实际的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对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双减”政策;项目式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为其日后学习打下基础,并且也能为语文学习做好铺垫。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和阅读水平较低,所以开展阅读教学存在明显的难度,为了更好地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为学生创建合理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双减”政策的提出使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全新发展趋势,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形式以及学生被动的机械化的形式并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需要创建全新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全面引进项目式教学形式,研究“双减”政策对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根本意义,在教学中始终围绕“书本中的课文教学”和“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这两方面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全面呈现出全新的、多样化的阅读教学形式,保证学生感受到阅读知识学习的乐趣,提升减负提质实际效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项目式教学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需要教育者让学生平等、自由、合作地获取知识,注重提升学生对学习语文学科知识的好奇心,保护并且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发展学生不惧权威、勇敢质疑的精神品质。通过对新课程改革内容的全面发现,项目式学习可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属于合作激发学生阅读意识的教学形式。项目式教学在语文教学发展中十分适用,可以促进语文与项目式教学方式的整合,不管是针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具有明显的价值。
项目式学习是由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研究并解决问题,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问题或项目兴趣高低为依据,在符合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更自由地选择项目,使各层次学生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项目式学习是采用组建项目小组的方式来开展的,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和所要负责的范围,所以,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责任感。由于项目式学习要求团队中的所有成员一起参与探究,使学生提高了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学到了理论知识,并掌握了学科技能。
二、项目式学习的内涵
项目式学习以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的学习任务,通常是以小组合作、独立学习和探索研究为主要学习途径,以研究具有实际价值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为最终的学习目标。在项目式学习的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标准制订出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科学探究方法,让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并从中探索、发现和获取信息。与传统教学相比,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特点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真实学习和基于过程的评估。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项目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使语文教学与项目学习真正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项目式学习具有学习性、实践性、探究性、研讨性、实际性,所以,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应当加强对课堂教学与项目式学习的有效结合。这有助于有效创新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
三、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和教法来看,部分语文教师依然受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影响,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课堂中,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缺乏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时间与空间;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依然以教材的分析讲解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的思考感悟与交流,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忽略了对课外阅读内容的拓展,将学生的阅读思维局限在教材中,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过于依赖运用多媒体技术,造成学生对阅读内容缺乏
思考。
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正处于中段年级,相较于低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阅读与沟通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相对于高年级学生,其阅读技能依然处于基础阶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存在阅读兴趣低、阅读习惯差、阅读方法少及阅读时间短等问题,对阅读缺乏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中习惯于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阅读习惯差导致学生在遇到陌生文本时无从下手;阅读方法少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深入思考,影响其提升写作能力;阅读时间短导致学生的阅读量小,严重影响学生阅读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这些问题在长期学习过程中正严重摧毁着学生内心美好的阅读世界,阻碍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限制了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
从家庭角度来看,很多小学生的家长认为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评判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在日常课余生活中并不关注孩子的阅读情况,对阅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当前大部分家长受网络影响,在家中没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导致孩子对手机、网络快餐文化更感兴趣,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
四、“双减”政策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一)感受语言魅力,深化表达能力
如果想要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教师需要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如果不能以促进学生进步为发展服务,那么所有的新颖教学形式都没有意义。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深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此,需要在教学中引进项目化的教学形式,为深化学生的语言能力所服务。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化教学期间,需要全面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知识学习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此,才可以全面彰显出项目化教学优势。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时,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风景”为主题,引导学生在项目化教学活动中全面探究。由此在学生的探究中得到这样的主题为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之后探究描述怎样的风景,运用怎样的手段来描写风景,从而达到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的目的。之后引导各个小组提交完成项目化学习的计划,并且由教师对学生实施的计划进行审查,给予学生改进的指导,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建议:扩大阅读量;分析优秀的描写风景文章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表达的;细品阅读文本诗篇;探究文章运用了哪些微妙的描写手法;在描写风景时需要全面将各种手法进行整合。之后各学习小组依据自己的实施计划和分工计划安排项目任务。除此之外,各组还汇总了优秀的表现手法,如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在描写风景的过程感受之后,学生除了自我评估在项目学习中的表现,还需要其余每个学习小组以及学生评价和指导。项目外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练习并深化语言表达能力。
202211112135
,